谈习近平对《淮南子》的引用

王静博

版次:03  2022年07月13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内容丰富,体系庞大,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其主要内容概括为“十个明确”。这不仅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果,也是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成果。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多彩,这其中就包含诸多经典名著、历史典籍。《淮南子》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留存至今,依然闪耀着古代中国淮河流域哲学智慧的光芒。

淮南国,是在公元前203年由汉高祖刘邦所设,封汉初名将英布为淮南王。到了公元前164年,刘长(刘邦少子)的长子刘安继任了淮南王,都寿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而此时的淮南王刘安,管辖区域正是淮河两岸,土地肥沃,气候温暖,与黄河流域同处于发展中心,又正值汉朝经济上升期,生产力比较发达,他又喜招揽天下英才,网罗博学之人,聚集了以苏飞、李尚、伍被为代表的众多名人门客编纂书籍,这是《淮南子》诞生的历史背景。

这部古籍又名《淮南鸿烈》,从书名可知,其中记述的是广博而又光明的道理,全书采用的是议论文的体裁,以先秦道家思想为统领,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观点,是一部充满哲理的著作。《四库全书总目》将其收在“子”部归为杂家,《淮南子》原书分为内(论道)中(养生)外(杂说)三篇,现存的只有内篇,目前可以见到的版本,也是在内篇的基础上整理而来的,通行本有二十一卷。

刘安自己在《淮南子·要略》中说:“夫作为书论者,所以纪纲道德,经纬人事,上考之天,下揆之地,中通诸理。”把自己著书立说为了阐明法纪、纲常、道德诸事考察天地经纬的意图表达的非常明确,且谦虚地指出:“虽未能抽引元妙之中才,繁然足以观终始矣。”虽然没能提炼出极高的玄妙道理,但是内容繁盛,也足以让人知道许多事物的来龙去脉了。在内篇的最后,作者本人也做了一个总结:“故著书二十篇,则天地之理究矣,人间之事接矣,帝王之道备矣。”可见无论是大到天地自然、国家治理,小到人伦道德、生活诸事,《淮南子》都有讲到。由此可以说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高诱指出“其义也著,其文也富,物事之类,无所不哉”,内容包罗万象,融汇各家所长,梁启超和胡适都对其有极高赞誉。这部著作涉及面广,在不同的领域都有独特的思想阐发,有些与当时中央集权思想政治有不合之处,但用历史的眼光来判断,这依然是一部蕴含丰富哲理思想的经典古籍。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的讲话中,曾多次引用《淮南子》经典名言,这里就近几年的引用作一个简单的梳理。

“法与时变,礼与俗化”出自《淮南子·汜论训》。2013年1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一次重要会议上引用了这句话,意思是说法度是随时势的变化而变化的,礼节随着习俗的不同而改变,改变古法无可非议,因循守旧不值得赞扬。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这段文字,想要告诫我们应坚决摒弃固步自封的习惯,根据时代条件的变化,顺应世界军事革命发展大势,着眼战争形态变化和未来军事斗争需要,大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使国防和军队建设有一个大的发展。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出自《淮南子·汜论训》。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月18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引用此句来阐述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在此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物质精神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要全面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各行业各方面的劳动者、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创造发挥作用的舞台和环境。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解决好收入差距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真正在行动中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出自《淮南子·汜论训》。2018年4月1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的讲话,引用了这样一句话,指出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他强调,谁排斥变革,谁拒绝创新,谁就会落后于时代,谁就会被历史淘汰。只要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只要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有的规矩。这次发言就是一篇改革的宣言,是说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本来就是历史的常态。只要坚持有利于人民、有利于事业的原则,改革就应该推进,也只有推进改革,才能够达到所谓有利于民、有利于事业的目的。

“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出自《淮南子·说山训》。2019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领导干部要有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对潜在的风险有科学预判,知道风险在哪里,表现形式是什么,发展趋势会怎样,该斗争的就要斗争。”告诫领导干部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相互联系和渐进变化的过程,若能在细微的变化中准确预知大趋势、大变化,就能有“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未雨绸缪,“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的真知远见,“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从容不迫。提醒广大党员干部提高风险预判的敏锐性以及敢于斗争的勇气和善于斗争的能力。

“禹之决渎也,因水以为师”出自《淮南子·原道训》。2019年9月18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禹之所以能成功治理水患,原因在于尊重规律。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干大事的优越性,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更加注重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能犯急躁病、大干快上,特别是不能搞各种各样的开发区。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此句旨在强调,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尊重规律,因势利导,改变传统的“人征服自然”的粗放型开发模式,转向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方向,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出自《淮南子·道应训》。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这句话,意思是说,取得胜利并不是最难的事情,保持住胜利、巩固胜利成果才是最难的。强调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略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早在2019年4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谈到“稳定脱贫攻坚政策”时,也引用了这句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其实,就是要做到一个“持”字。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此,我们要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上持续用力,用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胜利果实,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确保乡村振兴有序推进,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为治之本,务在于安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出自《淮南子·诠言训》。2021年10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引用此句话想要说明治理国家的根本,就在于使老百姓生活安定;使老百姓生活安定的根本,在于财用充足。习近平总书记用这句古语说明了推动发展、安居乐业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我们应该坚持互利共赢,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更好造福人民。世界各国都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要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创造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人的发展局面。

善引典故是习近平话语体系的重要特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诗词典故生动传递执政理念和治国思想,在重大报告和重要讲话中随处可见。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淮南子》的引用次数很多,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挖掘家乡文化的哲理智慧,也能够进一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有助于我们建立淮南文化的自信心,增强干事创业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