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春”改“寿阳”的背后故事

周 强

版次:03  2022年06月14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资治通鉴·晋纪》这样记载“八公山下,草木皆兵”的典故:东晋太元八年(383年)十一月,淝水决战前夕,“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兵部阵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仔细注意一下,淮南人熟知的寿县古名寿春竟然变成了“寿阳”。其改名原因许多读者都知道,是为避东晋简文帝司马昱之母简文太后郑阿春之讳。但其背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是西晋司马皇室中的疏族,封爵是琅邪王。在“八王之乱”后期,司马睿南渡而坐山观虎斗。西晋灭亡后,司马睿以建康(今江苏南京市)为都,建立东晋。郑阿春先嫁田氏,夫死后再嫁琅邪王司马睿。司马睿称帝后,郑阿春生子司马昱。晋元帝死后,皇位在司马昱之兄晋明帝司马绍一系传承3世6帝50年。咸安元年(371年)十一月,东晋政局突然动荡,司马昱鬼使神差般被权臣拥立为东晋新皇帝。这时司马昱已经51岁,其母郑阿春也已薨逝46年。次年七月,还没来得及为郑阿春追封,简文帝司马昱去世,其子孝武帝司马曜继位。太元十九年(394年),孝武帝为其祖母上尊号为“简文太后”,“春”字正式成为国讳。根据《尔雅·释天》,“春为靑阳”,凡遇“春”字,一律以“阳”代之,于是寿春成为“寿阳”。

当时寿春距离战国楚国建都已有635年,距离寿春建城的历史更长。西汉、三国魏和西晋时,寿春是淮南国王都;东晋时,寿春是淮南郡治所。东晋与十六国并峙,北方疆界在黄河与淮河之间波动频繁,因此寿春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东晋以黄河为界时,寿春是支援前线作战的战略纵深,兵马粮草从寿春源源不断地输送前线;东晋以淮河为界或占据淮北部分地域时,寿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淝水之战在此决战足可证之。正因如此,寿春竟于两晋时期进入当时的“十大城市”序列。这十大城市排名是:洛阳(西晋都城)、长安(前赵、前秦与后秦都城)、建康(东晋都城)、邺(今河北临漳县。后赵、冉魏与前燕都城)、成都(成汉都城)、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前凉、后凉、南凉与北凉都城)、襄阳、寿春、长沙、吴县(今江苏苏州市)。寿春于两晋“十大城市”中排名第八。

“春”改“阳”并非寿春的专利,凡是带“春”的地名通通要改:浙江的富春县改为“富阳”并一直沿用至今;江西的宜春县改为“宜阳”、湖北的蕲春县改为“蕲阳”。后来这两个县与寿春又改回原名;河南的平春县改为“平阳”,安徽的春谷县改为“阳谷”。后来平春和平阳、春谷与阳谷这几个地名在历史中逐渐消失,历史上的平春县是现在的河南信阳市平桥区,春谷县则在安徽繁昌县境内。

不仅地名要改,其它的“春”也要改“阳”,甚至儒家经典《春秋》也被改为《阳秋》。据《晋书·简文宣郑太后传》记载,孝武帝为郑阿春加尊号时,即是以“《阳秋》之义,母以子贵”为理由,将其祖母尊为“简文太后”,还加谥号为“宣”。当时东晋史学家孙盛撰有晋朝史书《晋春秋》,写的是西晋建立到东晋哀帝之间的晋朝史事。因为避讳,《晋春秋》被改为《晋阳秋》,因为山西太原市古称晋阳,以致不明就里的人以为《晋阳秋》是写太原地方史事的古书。

“皮里春秋”也是东晋典故。《晋书·褚裒传》:“季野有皮里春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季野是东晋名士褚裒的字。“皮里春秋”的意思是,褚裒嘴里不说,而心里是非分明很有主见。因为避讳,“皮里春秋”也被说成“皮里阳秋”,作为成语的皮里春秋至今还和皮里阳秋互相通用。淮南是二十四节气成型的源发地,因为避讳,立春要改成“立阳”,春分要改成“阳分”,可想而知,这要给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带来多少不便。

东晋元熙元年(420年)六月,东晋为南朝宋取代,为郑阿春的避讳禁忌随之结束,但寿阳没有改回寿春,而是改成睢阳。从太元十九年到元熙二年,寿春改寿阳的历史还不到24年。淝水之战发生在太元八年,可见当时寿县的名称还是“寿春”,《资治通鉴》说苻坚与苻融“登寿阳城望之”,似有将寿春超前改名寿阳之嫌。

图:寿州古城 赵 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