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育秧备耕忙

本报记者 刘银昌 本报通讯员 岳 荣

版次:A01  2022年05月31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秧好半年稻,苗好七分收。

眼下正是水稻育秧的关键期,连日来,凤台县广大种植户抢抓农时,通过机械化方式育秧,提高秧苗质量和插秧水平,为今年粮食丰收打好基础。

“我们合作社,去年育苗36亩,一亩地大约节约270元成本,而且水稻产量平均500公斤以上。今年我们准备育苗40多亩,主要是籼糯、优质香粳米品种。”凤台县杨村镇农盼水稻机插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传安告诉记者。

在杨村镇农盼水稻机插服务专业合作社的育秧基地上,20余名工人正在平床、催芽、摆盘、浇水,大家分散劳作,分工协作,忙而不乱,有条不紊,拉开了水稻育秧的序幕。

为确保夏种及时跟上,杨村镇农盼水稻机插服务专业合作社做到防疫、育秧两手抓、两不误,早早备足了床土,抓住当前晴好天气,平床、催芽、摆盘、浇水等工作正在同步推进,确保今年合作社机插秧作业合同顺利完成,为秋收增产增收打下良好基础。

据该合作社负责人介绍,他们早已选好种子,检修好育秧机器,清理浸种场地后,现在已经着手育秧。从铺土、洒水、播种、覆土到秧盘出盘,全部由机械流水线自动化完成,方便快捷又省力,而且出苗齐、效果好,减轻劳动强度,越来越受种粮户的青睐。

陈传安表示,季节不等人,农事方面还得提早进行,下步将开足马力,加快水稻育秧进度,力争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确保秧苗供给不断档,确保秋季有个好收成。

据悉,凤台县今年计划水稻种植69万亩,机械化育秧4000多亩,机插秧40多万亩,预计6月中旬可全面插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