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明之光照亮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版次:A02  2022年05月30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一项以揭示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为目标,由国家支持、多学科结合研究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它以考古调查发掘为主要手段,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用考古资料实证中华大地五千多年文明以及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总体特征。

江流万里,绵延不绝。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筚路蓝缕,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一代代考古学家孜孜不倦探寻文明起源的奥秘,还原文明从涓涓溪流到江河汇流的发展历程,不仅是为了解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追问,更是为了让全体中华儿女胸怀自信、阔步前行。

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在广袤大地上生生不息、繁衍壮大,把火热的生产生活实践镌刻成历史、积淀成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对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作出了专门部署,批准实施7000多项考古发掘项目。透过考古工作者在大量遗址的种种发现,我们得以回望民族走过的道路、重温祖先的智慧。

不忘本来,方能开创未来。当今中国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的实践创新必须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之上,必须行进在历史正确方向之上。每一次对历史的回望与重温,都是走好未来奋进之路的智慧源泉与底气所在。

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文物和文化遗产是我们必须倍加珍惜的瑰宝。我们应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不仅要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更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让中华文明的光芒照亮民族复兴之路。

(新华社北京5月2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