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期,淮河淮南段防汛步入实战阶段,市地方海事(港航)管理服务中心时刻绷紧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这根弦,切实做好监测预警、隐患排查、应急处置等,确保防汛工作落地落实。
强化组织领导,筑牢责任堤坝。成立2022年防汛抗旱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防汛工作,要求基层各单位成立防汛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和应急突击队,建立并落实防汛工作责任制,层层传导压力,筑牢防汛责任堤坝。
加强应急值守,强化预警预报。严格执行防汛抗旱、“12395”水上遇险救助24小时值班制度。落实汛期抢险救援应急队伍,确保应急救援船艇、车辆和人员随时处于待命状态。防汛值班人员密切关注汛期极端恶劣天气以及气象、水情变化,及时发布预警预报,督促港口、渡口、船舶等提前落实安全防范措施。进入汛期以来,“12395”水上遇险救助电话接警4起,均得到及时有效处置,同时发布各类预警信息6次,接收人数4536人次。
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工作任务。结合防汛应急预案,各部门、基层海事机构按照各自任务分工,及时做好物资储备、应急救援队伍组建、工作趸船安全度汛、港区运输船舶集结和征调、海巡艇调度指挥等。目前已成立各有100人的交通战备水路运输和港口装卸2支保障队伍,成立了防汛救灾水上应急搜救队伍,组织20艘运输船舶作为防汛救灾应急力量。
开展巡查检查,消除安全隐患。联合交通综合执法支队全面加强对通航密集区、渡口、码头、船闸和水上施工作业区等区域开展巡查检查,重点加强渡口渡船安全检查,强化水上交通动态监控,在恶劣天气期间劝导水上作业船舶回港避风,减少安全事故隐患,督促水运企业、港口企业和在建涉水工程制定安全度汛方案,提高汛期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全面排查本单位工作趸船和海巡艇安全,及时清除缠在船头的各种杂草和漂浮物,保障工作趸船自身安全和海巡艇适航。
进入汛期以来,市地方海事(港航)管理服务中心已开展防汛巡查检查207次,出动海事人员共621人次。
(本报记者 张昌涛
本报通讯员 张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