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八公山区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防汛抗旱工作强化责任落实,落实落细措施,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该区强化组织领导,第一时间调整区防指和各镇(街道)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成员名单,全面落实党政领导双指挥长制和包保责任,明确淮河堤防、水库、隔堤等重要部位责任人,加强防汛抗旱工作组织领导,做到责任落实全覆盖。修订预案方案,组织修订区级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动态调整防汛重点,针对在城区内涝、建水利工程等细化实化防范措施。指导督促镇(街道)、有关部门修订完善各类专项预案18个、各村(社区)修订简明实用专项防汛处置方案42个。全面排查隐患,印发全区《防汛抗旱工作要点》,结合疫情防控,对全区范围内重点区域部位、重要设施设备开展线上线下汛前隐患检查。共检查发现9个重点单位18处隐患,建立工作台账、隐患清单,下达整改通知,明确整改责任人、时限,督促整改。目前,已基本整改到位。做足应急准备,设立区级消防救援、企业、民兵等应急救援队伍14个198人,落实216个基层网格防汛减灾责任人,组织基层巡堤查险员536人,根据防汛需要对口支援调配,实现应急联动。全区配备木桩、编织袋、救生衣、发电机、帐篷等防汛救灾物资30多个品种,采取区级防汛物资库集中储备和各乡镇街道分散储备的形式,方便应急调配。同时,强化应急、水利、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沟通机制,依托现有防汛抗旱信息系统,实现预报、预警信息实时共享。
(本报通讯员 李卓君
本报记者 何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