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寿州,处处回荡着历史的风铃
在寿州,古城墙巍然,靖淮楼与八公山默然相视。静静流淌的淮河,见证了寿州随光阴前行的足迹。
瞭望口见证硝烟,呐喊声直逼苍天。淝水不仅仅是战场,八公山的丛林是创造奇迹的地方。历史,是刀剑刻出来的。
静下来,做一名书生。一部奇书,回荡古今。山间小道记录蜿蜒的故事,满山红叶是飞出典籍的文字,黄鹂声声是生动简捷的注脚,一行白鹭省略不去那些不倦的飞翔时光。
换个角度,和淮南虫一起回到八亿年前,和紫金石一起体验地壳运动,或者在山间屐痕依稀的步履里,读读气候物语。当然,还有人喜欢在日月星辰的变化里,捕捉哲学的光芒。
在清晨或傍晚,报恩寺的银杏宛若经书,可以让澎湃的心瞬间归于平静。俯下身,门柱最下方被很多人忽略的“石羊”,从大唐一直没离开过,它的眼眸收录了古寿州的文明和风光。
走进狭窄的留犊祠巷,内心满是敬仰。一牛车一君子,清清白白,从河北到寿州,从寿州回河北。
寿州窑,火焰淬厉的文化
面对寿州窑,心却回到了南朝。土壤,本没生命,却能诱发思想,让生命创造超越自然的神话。
一条路,从此开始。寂静荒凉的野外,热火朝天的场面。窑,垒起来。火,烧起来。人群,期盼与忐忑同在。
失败,再失败。思索,再实验。尽管想过放弃,但初心不允许退却。在不熄的燃烧里,平凡的土壤完成蜕变。
粗糙,单调,黯淡,不均匀。起初的每一步都充满瑕疵,每一步又都是新的起点。愈是迷茫,愈能激发探索者探求的欲望。
路,很曲折,却闪着釉光。创造,需要继往开来。尽管岁月在变,朝代在变,追求瓷文化的信念不会变。
窑,是熔炉;瓷,彰显文明和进步。印花,划花,贴花;青灰,青中带绿,釉黄;盘,钵,罐,玩具,工艺品。中原文明在火焰里闪亮,南北方文化的精髓也在熠熠的釉光里。
淮南,淮河浸润的文明
从桐柏山流出,一路向海,淮河的琴弦曲曲婉约,传说故事精彩跌宕。
淮河流经淮南,河水浸润土地,浸润村庄。一方水土,一片橘林,一派生机勃勃的人间烟火。
初夏,麦浪展现生活的景象。金秋,和稻穗一起体验收获。走进舜耕山,与古人说说现代人的五彩淮南。
渡口,像眼睛。商贾云集,船帆高扬。夜晚,星光和灯火相互映衬,南腔北调在此交汇。习习的夜风里,人们推杯换盏,戏说人生体验和社会变迁。
煤,大自然的馈赠。煤,月色下的谷堆,照亮黑夜,照亮生活。淮南,成了心脏,铁路宛若动脉,煤源源不断地运往都市乡村。
在岸边村落,花鼓灯燃起人们的东方艺术梦,推剧又将乡土气息浓郁的民间艺术推上新的境界。
淮南淮河大桥,就像新生的彩虹。一座城市亮了,岁月的列车正呼啸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