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赋能美丽乡村建设

——田家庵区首届选派干部“擂台比武”大赛侧记

版次:01  2022年05月30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记者 李东华 本报通讯员 吴喆敏

5月27日,在安成镇连岗村村干部实训基地,田家庵区首届选派干部“擂台比武”大赛在这里举行。该区第八批选派干部集体参与这场别开生面的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大比武”。

场上,选派第一书记以现场演讲+PPT演示+短视频展示相结合的方式,晒成绩、谈经验、比干劲、表决心。“这场‘擂台赛’很及时、很鼓劲,一看一比就看到了有差距,现在感到肩上的压力更大,但更增加了信心。”市人社局驻安成镇陆塘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张纯红说。

这场干货满满的工作“比武”,是田家庵区选派工作“六项行动”之一。过去一年时间里,15名选派干部到脱贫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村、乡村振兴示范村任职,积极践行乡村振兴“优服务”的工作要求,畅通工作渠道,拉近与村民的距离,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服务到心间,当好群众“贴心人”

“谈书记,我这个月低保金没有查到,工作队能不能帮忙看看?”“谈书记,现在政策有了啥新变化,能不能再给我们大家宣传一下。”在史院乡涧坝村,村民遇事喜欢找“谈书记”。村民口中的“谈书记”,就是田家庵区人大驻涧坝村工作队队长谈宜树。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真真切切为群众办实事,为村民们出硬招、解难题。“最近身体怎么样?有没有好一些?家里有啥其他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5月25日,史院乡涧坝村工作队在脱贫户庞贵兰家里做入户回访。去年年底,庞贵兰突发重病,医疗费高达11.5万元,加上政策上又有了变化,医疗费能否可以同以前一样报销成了庞贵兰的一块“心病”。涧坝村工作队得知情况后,谈宜树带着队员主动上门了解情况,跑前跑后帮忙办理手续,报销后,医疗费仅花费了3万元左右。

“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本质上都是群众工作,要把实事办在群众的心坎上。”谈宜树说,驻村以来,涧坝村工作队队员们通过入户走访和实地调研,发现部分村民有一些生活生产上的实际问题急需解决。在掌握情况后,工作队通过开展暖心服务,解决村民实际困难。

服务到田间,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产业发展。

长期以来,尹祠村一直从事传统的一稻一麦种植,产业发展不起来,致富效益不高,导致村集体经济落后。为了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今年以来,尹祠村工作队在村党支部书记尹维军的带领下,多次召开群众代表会议,深入田间地头走访调研,为该村集体经济发展出谋划策。“通过对土壤进行测土配肥分析和专家反复论证,并经乡、村两级商议,决定实施红薯种植项目建设。”市发改委驻尹祠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江涛说。

村党支部牵头,采取“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服务平台”的模式,托管农户650亩土地开展农业生产统一托管经营。(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