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播绿600里为了完成最后一块“拼图”

版次:A02  2022年05月27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在沙漠里种树,比养活一个孩子都难,我们还必须这么做,就是为了把环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最后一块补上,这是南疆数百万老百姓的盼头啊。”在沙漠修了20多年铁路的王尽忠说。

塔克拉玛干沙漠,当地人也叫“死亡之海”。2018年12月,连通南疆和田地区和田市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的和若铁路正式开工建设,作为国家重点铁路建设项目,风沙防护工程是守护这条南疆铁路动脉的“生命线”。

尽管修了一辈子铁路,新疆和若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尽忠对“死亡之海”的威力还是颇为忌惮。

和若铁路全长825公里,其中受风沙影响段落超400公里。“在和若铁路建设初期,我们就提出要‘治沙先行’,将风沙防护工程与铁路建设同步进行,这在国内尚属首次。”王尽忠说。

风沙防护工程并非只是在铁路沿线种树那么简单。芦苇沙障、芦苇方格和耐旱植物,被称为防沙“三件套”,施工人员会在铁路两侧由外向内依次设置芦苇沙障、芦苇方格,再种上乔木、灌木组成的植被条带,防护宽度110米至400余米不等。

“在植株未长大前,我们会用外侧1.5米高的立式沙障阻挡流沙,内侧靠近铁路设置0.3米高的芦苇方格固沙。随着风沙侵蚀,几年后,高立式沙障、芦苇方格慢慢失效,这时长大的植株就会发挥防沙作用了。”王尽忠说,外侧高大的乔木能降低风速、拦截来沙,靠近铁路的灌木则固定流沙,经此设计,梯次型防沙体系便可层层拦截风沙。

在王尽忠眼里,比沙漠更顽强的是人。

3年多来,历经1000多个日夜,施工者在和若铁路沿线共修建草方格近5000万平方米,种植梭梭、柳、沙棘等灌木和乔木近1300万株,林带覆盖面积超过11万亩。

眼下,这条长300公里的“绿色走廊”成为防风治沙天然屏障,守护着世界首个环沙漠铁路的最后一块“拼图”——和若铁路沿线。而即将通车运营的和若铁路,将串起新疆于田、策勒、洛浦等地,让群众出行更加便捷。不久后,当“钢铁巨龙”穿行于沙漠,车窗外除了滚滚黄沙,还会有片片绿意。

(新华社乌鲁木齐5月2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