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东华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1年,市关工委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关工委和广大“五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关心下一代的广阔舞台上老有所为、真情奉献,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坚持立德树人,筑牢思想道德根基
2021年是建党百年。全市各级关工委抓住这一重要契机,以“放飞中国梦、传承红基因”为主题,扎实开展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取得了新的成绩。
持续开展“百团、千场、万人”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各类报告团160多个,参加报告“五老”400余名,作党史宣讲报告800多场次,受众2万多人次。市关工委联合市直有关单位举办了“税务杯”市直机关青年“颂百年党史、做时代新人”演讲比赛、“党是阳光我是苗”少幼儿书画大赛、庆祝建党100周年“党在我心中”主题征文及演讲实践活动,收到了良好社会反响。充分利用我市红色基地开展主题教育,据不完全统计,全年有近十万人次青少年到全市各类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接受教育。寿县小甸镇“安徽第一面党旗纪念园”被省关工委命名为“安徽省关心下一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全市各级关工委联合有关部门,在中小学校、社区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宣传教育、科普教育、家庭教育等活动,呈现出青少年广泛参与、法制意识和科学素养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在第四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中,我市共有2人获得全国先进个人,1人获全国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在省关工委召开的思想道德教育专题会议,我市作了经验介绍。
做好关爱实事,护航少儿健康成长
全市各级关工委扎实开展“学习党史见行动,我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办实事”活动,倾心护航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六一”前夕,市关工委组织爱心企业购买了3万余元的慰问品赴潘集区开展六一慰问活动。市关工委资助凤台县6名贫困家庭留守儿童,每人给予1000元的资助金,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困难。市关工委主动联系“陶行知教育基金会”在寿县一中开展爱心捐助活动,向20名困境学子每人捐助了5000元助学资金。全市各级关工委结合学党史、办实事,组织开展各种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关爱慰问活动,用心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服务中心大局,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乡村振兴,关工助力。全市各级关工委和广大“五老”精准发力,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关工力量。
去年,市关工委启动开展“乡村振兴、关工助力”活动,在全市开展了“我为乡村振兴献一策”活动,建立了“乡村振兴、关工助力”活动联系点制度。各级关工委积极动员广大“五老”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奋发有为、再立新功,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有序衔接、无缝对接。市关工委联合市教体局、市生态环境局在全市各类学校开展了创建示范校活动,全市13所学校创建成为市级“生态道德教育进校园”活动示范校。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关工委开展了“全民创城、关工助力”活动,组织“五老”志愿者广泛开展“大手拉小手”等志愿服务活动。市关工委“五老志愿服务队”被市文明办授予2021年一季度“淮南市学雷锋志愿服务优秀组织”荣誉称号。
加强自身建设,夯实关工基层基础
全市各级关工委积极主动地争取党委重视支持,不断调整充实各级关工委领导班子,加强基层“五老”队伍建设,认真开展双创活动,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