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何婷婷
“贵委派出的安徽省第七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员——淮南新华医疗集团新华医院王波副主任医师,在救治我县长期以来忍受上肢巨大肿瘤病痛贫困患者边巴赤桑的过程中,展现了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技!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近日,市卫健委收到一封来自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卫健委的感谢信,信中详细介绍了王波救治患者的情况,并感谢市卫健委长期以来对援藏工作的倾力支持和无私援助。
“千里援藏是职责,救死扶伤是使命。”记者联系到正在山南市人民医院开展援藏医疗工作的王波时,他告诉记者,手术成功后从患者感激的眼神里,他读懂了作为一名医生,一名援藏医务工作者的幸福。
2022年4月的一天,浪卡子县卫健委的同志陪同着一位身着藏装的男性患者来到王波的门诊。“看到患者时,即便是从医已经二十年,见惯了无数疾患,但我也被惊呆了!”王波回忆说,当时患者艰难地脱下外衣,一点点褪去贴身衣服,只见右前臂一个大如篮球、表面布满怒张静脉的肿瘤呈现在他面前,肿瘤从前臂近端一直延伸到腕部掌侧,表面布满不规则散在隆起皮丘。
患者名叫边巴赤桑,57岁,是个牧民,来自山南市浪卡子县世界海拔最高的行政乡“普玛江塘”。王波通过询问病史,了解到肿瘤生长已经快11年了,最开始发现的时候也就拇指大小,后来逐渐长大,开始影响日常生活。五年前在拉萨的一家医院穿刺活检时大量出血,当时医生和他谈及手术风险,他因为害怕就没有继续治疗。此后,肿瘤疯狂生长,如今已大如篮球,且局部疼痛明显,患者右上肢活动极为不便。
“这种手术风险很大,但哪怕只有一线希望,我也要做最大的努力!”王波首先联系了影像科立即做核磁检查,并通过核磁报告,初步诊断为间叶组织来源肿瘤,深达骨质,多房,和前臂的重要肌腱、神经、血管粘连紧密,而且不能排除为恶性肿瘤。王波随即安排患者在门诊先切取一块组织,请病理科会诊。如果为恶性,甚至可能需要截肢处理。很是幸运,几天后的病理分析报告显示,活检组织内未发现恶性细胞成分,可能为软骨来源肿瘤。王波立刻把患者收住院,完善各项常规检查;又在影像科负责人主持下进行了上肢CTA检查,发现肿瘤和桡动脉紧密包绕无法保留,幸运的是尺动脉还好,有希望保肢,保全手臂的功能。
王波赶紧做好详细的术前计划,多科室会诊。影像科、病理科、麻醉科,各科室专家主任齐聚讨论,反复商讨手术方案,和患者仔细沟通,准备术中意外处理预案……2022年5月6日上午11时手术正式开始,王波设计好皮肤切口,一点一点小心游离、保护和肿瘤粘连紧密的重要神经和血管,游离切除肿瘤。“我感到如履薄冰!因为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一旦损伤神经血管,后果不堪设想!”王波回忆说。终于历时两小时,肿瘤被完整切下了,而且保护了重要的血管和神经。那一刻他和同事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参与这场手术的医生护士们都很高兴。第二天王波查房时,康复中的边巴赤桑满面笑容,用不太熟练的汉语告诉他:“我轻松多啦!”说话间,边巴赤桑还高兴地和医护人员轻松挥手。
切除肿瘤称重近5千克——这是山南市人民医院有史以来手术切除的最大肢体肿瘤。千里送医,让医者精神在雪域高原美丽绽放!王波和安徽省第七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员们用精湛的医术和贴心服务,彰显了医者仁心,诠释了大爱精神,让藏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