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制定危险化学品禁限控目录,严把高风险化工项目准入关。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机制试点建设,淮南石油分公司被列为省级试点,中安联合、德邦化工被列为市级试点。“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装置、储存设施的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泄漏检测报警装置、紧急切断装置、自动化控制系统使用率达到100%。
狠抓建筑施工安全。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综合治理,排查整改安全隐患2600余条,责令停工106次,约谈责任单位47次,记录不良行为37次。强化规划期间安全风险评估,严格落实重大建设项目“三同时”。创新监管方式,实现建筑工地24小时视频化不间断监控,利用无人机强化实时、动态航拍检查。深入排查农村房屋516062户,全覆盖检查燃气场站163座次,大型综合体、餐饮、居民共96550户,燃气管线3239公里,整治问题隐患1345个。
狠抓交通运输安全。推进交通、公安、文旅等部门联合执法常态化,建立区域联动治超和打击非法道路运输经营行为长效机制,全年实施监管执法10320次,累计查扣违法车辆1012辆,查处违规经营出租车和客车1777辆、超限超载货车6554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船舶4130艘次、非法涉海运输航运企业9家。持续推进道路交通源头治理,大力开展“安全五小工程”建设,68个乡镇、789个行政村“两站两员”建设和国省道沿线149个“交通安全村”建设均已100%完成。
狠抓消防安全。对民政等11个行业、城中村等3类领域和10个县(区)开展消防风险评估,分批交办消防问题3000余条,挂牌督办整改15处市级重大火灾隐患。打通消防生命通道,1380个公共建筑、住宅小区消防车通道落实标识化管理,105个老旧小区完成消防改造,推动安装电动车智能充电桩2.9万处、电梯阻车系统1230套。高新区三和镇建成全省首个乡镇级智慧消防平台,形成乡村消防治理“高新经验”并全省推广。
安全持于恒
安全生产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和谐之源。
推动依法治安。《淮南市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淮南市电梯安全管理条例(草案)》经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用好典型案例放大震慑效应,公布安全生产典型执法案例41个。严格事故调查处理和责任追究,坚持“四不放过”原则,挂牌督办生产安全事故16起,评估3起事故整改措施落实情况。
提升应急能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预案体系,修订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安全生产专项预案,完善政府、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5526个。开展应急实战演练181次,42298人次参加。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将8300名民兵纳入全市应急队伍体系。健全完善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快速发布安全生产、自然灾害警示信息和紧急避险、应急处置常识。加强应急协调联动,建立与合肥、六安、亳州等地跨区域应急救援协调联动机制,与中国安能集团合肥分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生产安全事故联防联控。
强化科技赋能。推进“智慧应急”,全面启动市应急指挥中心建设,稳步推动“6+N”三大系统建设,互联互通重点行业领域监测数据,实现安全风险隐患智能研判,做到监测预警精准、指挥决策精准、应急救援精准。完成消防救援指挥中心智能化建设,组建应急通信保障队伍,开展无人机操手培训,配齐配全卫星便携站、卫星电话、单兵图传、无人机等应急通信装备。统筹全市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培训基地1个,改扩建消防救援队站2个,采购消防车15辆,器材16701套。
坚持群防群治。全年核查处理群众举报580余起,做到安全隐患闭环管理,打通隐患排查治理“最后一公里”。结合“安全生产月”“119消防宣传月”等活动,发放宣传资料20余万份,播发公益视频3.2万次,累计超过8万余人次参加。借助“淮南应急管理”抖音,宣传发布各类安全宣传视频300多条,粉丝2.1万人。2次联合新华社开展消防宣传直播,5万余名网友在线互动交流。建成投用淮南市中小学生消防科普教育体验馆,年均接纳学生1.5万余人,建成18处消防科普教育基地、50余个消防科普教育点,全年累计接待参观群众14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