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占昆
一年一度端午节,家家户户包粽子,人们划龙舟,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节日和习俗。今年农历五月初五是屈原辞世2300周年祭日。现就《招魂》一诗破题写点浅识,追思屈子。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楚怀王时曾任朝廷佐徒、三闾大夫,忠君爱国,德才出众,深孚众望,不幸遭谗毁,被放逐。在流放期间,屈原写了数十篇悲愤诗文,后人集为《楚辞》,《招魂》是其中的一篇。这首诗,1908年始编、1976年修订的《辞源》认为是宋玉所做。但是,西汉太史令司马迁《史记·屈原传》有言:“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这说明《招魂》属于屈原作品。作为权威史学家司马迁,其言是有依据的,是可靠的。那么,屈原作《招魂》为谁招魂?招什么魂呢?楚国历史长达600多年,其中曾有发达强盛的辉煌时期。楚庄王时任用忠良贤臣辅佐治国,使楚国一跃成为各诸侯国的霸主。到了楚怀王时,近小人,远君子,政治腐败,国家式微。奸佞权臣靳岗等人,嫉贤妒贤,挑拨离间,谗言屈原狂妄自大,目无朝廷和君王,楚怀王盲目听信,一怒将屈原放逐;到楚顷襄王时再次遭谗言,被流放南方,踏上不归路。
屈原目睹楚国衰落,内外交困,对外战争屡屡失利,城池一座座失去,疆土大片大片沦陷,连年饥荒,生灵涂炭,“心烦意乱,不知所从”,就去见太卜(卜筮官之长),表示自己反对的和想奉行的,请求卜筮解答。做为太卜本应托簽直言,孰料竟收起卜具,推辞说:“不可卜,你自己怎么想,就怎么做吧”。某日,屈原在河边遇到渔父(打渔老人),悴,形容枯槁,渔父便问:“您不是三闾大夫吗?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啊?”屈原答道:“举世浑渔父见屈原面色憔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因此被放逐了。”渔父说:“你何不同世人搅浑水扬浊波?你何不与众人睡酒糟相酬酢?何故想得那么清高,以致被流放?”屈原说:“听讲刚洗过头的人必弹弹帽子,刚洗过澡的人必抖抖衣服,不让洁净的身子沾上脏东西。我宁肯投入江水,葬身鱼腹,也不能使清白蒙上世俗灰尘。”渔父听了微微一笑,转身摇浆而去,不再和屈原说话。屈原遭到太卜冷遇,被渔父冷笑,心情更为忧伤。
鉴于此,屈原反复深思,寻找原因,恍然意识到:国君昏庸,国势衰落,世风日下,正气消失,人心麻木,爱憎不明,这表明国民丢掉了特有的精神(国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了国魂,那是最危险可怕的。于是屈原奋笔写《招魂》,饱含激情写祖国光辉的历史,写祖国的锦绣河山,写祖国的灿烂文化,写祖国的“甘食”、“美服”和“乐俗”,欲激发国民的正义感、爱国情;并恳切地告诫“游魂”:东方不可寄托,那里人长千仞,专门搜索人的灵魂,十个太阳,轮流出来,熔金化石;南方不可停留,那里人雕额涂黑牙,用人肉祭祀,把骨头捣成酱泥,毒蛇积聚,大孤千里,虬龙九头,吞食人养其心;西方多灾害,流沙千里,赤蚁如大象,黑蜂像葫芦,五谷不生,人食草为生,求水不得,脏土灿人;北方不可以停留,那里冰山高峻,飞雪千里;天不可以上,那里虎豹把守九天关口,专咬下界人,豹狼竖眼怒目,来去有声,把人倒挂取乐,然后将其扔进深渊,幽都(地下府城)不可下,鬼神土伯身九曲,其角锋利,颧骨高鼓,两手滴血,虎头三眼,身若野牛,追人快速,都喜吃人。屈原在《招魂》中不下十四遍招唤“魂兮归来”。最后点题:“目极千里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极目千里,山河破碎多伤心啊,魂兮归来,哀怜可爱的祖国吧。
纵观《楚辞》,可见屈原作《招魂》,既不是招死在秦国的楚怀王的亡魂,也不是自招魂,而是招唤国民丢掉的特有精神,神圣的国魂。
病树前头严冬至,残楚奄奄气数尽。屈原完全失望了,于是投汨罗江慨然逝去,伟人毛泽东《屈原》诗写道:“屈子当年赋离骚,手中握有杀人刀(战斗的笔);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何等壮烈啊!屈原远去了。他的名著仍在,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同精神永远活在人们心中,影响着后人为正义为真理为人民为祖国为民族而斗争而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