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植企业发展沃土 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大通区“多通道、多线程”优化营商环境促发展

版次:01  2022年05月25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记者 朱庆磊

“我们正在组织员工加班加点,赶制订单。”“您的订单已发货,会按时送达。”近日,记者前往淮南市步瑞吉制衣有限公司采访时,负责人夏凤茹的电话一个接着一个。电话铃声里,跳动着企业加快发展的节拍。

步瑞吉制衣是我市一家外贸出口型企业。受疫情影响,淮南交通不畅,原料进不来,产品出不去。大通区洛河镇党委、政府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帮助企业办理了运输车辆通行证,并想方设法畅通物流通道,让原料进得来、产品出得去。

一张运输车辆通行证,送到企业最需处,见证大通区良好的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金字招牌。2022年以来,大通区牢固树立抓营商环境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开展“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活动,推行优化行政审批制度、落实惠企奖补政策等惠企措施,“多通道、多线程”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干部入企服务,心贴心、实打实为企纾困解难

连日来,淮南市乐森黑马乐器有限公司工人格外忙碌,生产车间呈现火热的生产景象。“前不久,一批3600个电吉他套装顺利出口美国。”企业负责人李勇告诉记者,针对新春企业“招工难”问题,包保联系企业的区领导安排相关部门,将企业招聘宣传单页张贴到各村社区公开栏,对有意向留在家乡就业的群众,第一时间搭建企业与求职者的互通平台,为企业发展提供人力支撑。

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今年2月起,大通区几大班子负责同志带头,采取现场办公、调研走访等方式,至少开展2次现场办公,走访1次联系包保企业,面对面帮助企业解难题。“我们坚持清单化、闭环式管理,对各类问题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当场难以解决的,交由‘四送一服’综合服务平台及时交办、限时研究、按时反馈;对超期未办理的,定期通报、督办;对确因客观原因无法解决的问题,耐心细致做好说明解释。”大通区相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区级领导在走访企业时,坚持轻车简从,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截至目前,共收集大小企业反馈的问题47条,已全部解决,促进市场主体提质扩量增效。

持续深化改革,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今年疫情期间,安庆市潜山市3家企业急需登记迁移至大通区经营,因疫情交通管制,申请人不能到达现场办理迁入登记手续。大通区市场监管局登记窗口工作人员张爱华得知消息后,及时给3家企业发送电子表格,以邮寄方式为3家企业办理了迁入手续,良好的营商环境受到3家企业好评。

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大通区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持续推动行政审批制度和“证照分离”改革,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持续打造“皖事通办”,推进“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高频事项“跨省通办”,企业开办一日办结零成本,开展简易注销登记改革试点。“全区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区数据资源管理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区以“优化程序、加快审批、缩短时间、优质服务”为目标,打通业务办理中的堵塞环节,最大限度方便企业。

增加办证设备,提升便利化水平。大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投入近20万元采购商事登记自助终端服务设备,提高企业开办服务质效。截至目前,新办私营企业170户,个体工商户353户,预包装食品(含冷藏冷冻)、保健食品经营者备案27户;发明专利授权6件,有效发明29件。

统一经办服务标准,推行同城通办。大通区人社局针对量大面广的事项,借助银行、邮政、基层平台等力量实现服务下沉,方便群众就近办事。深化“人社服务电子地图”应用,实现办事地点和业务范围精准查询、一键导航。针对交通不便、留守老人多等地区实际情况,开展帮办代办等便民服务。构建“互联网+人社”公共服务平台,开通“最多跑一次”服务事项网上服务,社保登记、缴费等多数业务实现“一次不用跑”。引导企业注册安徽政务网和安徽阳光就业网上服务大厅法人账号,指导企业网上办理企业用工登记、企业员工备案、就业补贴申报等企业端业务。2022年以来,共受理审批197件,好评(满意)件197件,按时办结率100%。

主动靠前服务,加快项目建设。大通区园区服务中心推行“一站式”政务办理、“一条龙”保姆式服务模式,保障项目落地见效。最近,园区服务中心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主动靠前服务,强化要素保障,助力在建项目抢工期、赶速度、保质量,争取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

落实奖补政策,“真金白银”激励企业发展

奖补政策足,“真金”惠企业。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