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千家万户 筑牢安全之基

——我市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位列全省第二

版次:01  2022年05月25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记者 鲁 松

日前,省政府通报了2021年度全省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结果,我市荣获先进等次,位列全省第二。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落实主体责任,严格安全监管,筑牢安全防线,有效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总体平稳的发展态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安全励于行

一直以来,我市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安全生产同频共振,奏响了一曲安全发展的和谐乐章。全市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9起、死亡21人,同比分别下降32%、46%,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为全省最低。截至2022年5月20日,煤矿行业已实现安全生产693天,创百年矿区历史最好成绩。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近5年未发生亡人事故,建筑施工、交通运输、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生产安全事故同比大幅下降,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环境。

安全源于责

抓安全生产,关键就是明确责任、落实责任、追究责任。

近年来,我市持续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以责任落实为指引,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着力形成人人有责、人人负责、人人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保持定力,坚决落实党政领导责任。坚持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安全生产纳入市委常委会及其成员职责清单。突出“关键少数”,市委书记、市长和各位副市长定期开展安全生产督导检查,督促各级各部门从严从实从细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立足煤矿大市实际,市长、常务副市长等6位市政府领导全覆盖联系包保辖区12座煤矿。市县乡三级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消委会主任,1103个村(社区)成立消防工作领导小组,基层末端消防责任不断夯实。

凝聚合力,坚决压实部门监管责任。市应急、公安、交通、城乡建设等部门组成6个组,对全市11个县区开展全覆盖的检查督导和暗查暗访。建立“警消联动”消防监管工作机制,组织“百警千警”学消防,持续开展“九小场所”消防监督检查和宣传教育。同时,积极探索综合监管新模式,在聘请外地专家随机抽查企业的同时,重点检查行业监管部门履责情况。

传导压力,坚决夯实企业主体责任。健全安全生产领域信用体系,出台了淮南市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安全承诺制度,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从“政府监管”向“自我管理”转变,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深化社会单位消防风险“三自主”和公示承诺制,10家2万平方米以上大型商业综合体完成消防标准化管理达标创建,推动出台省《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管理规范》地方标准。2021年,全市共开展督导检查11693次,检查单位22874家次,发现问题隐患30933处,行政处罚4781起,罚款1962万余元,警示约谈1785家,责令停产78家,联合惩戒23家。

安全严于查

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隐患排查治理是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为确保检查不“挂空挡”,我市进一步深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

狠抓煤矿安全。聚焦淮南矿区条件复杂、灾害严重的实际,全面摸排辖区12座煤矿,共排查煤与瓦斯突出、水、火、顶板等重大风险4大类420项,落实落细防范化解措施。建成一级标准化矿井9座,二级标准化矿井3座。以信息化推进安全生产智能化,扎实开展瓦斯、矿压风险预警及防控系统建设,张集矿、顾桥矿被列为首批国家、省智能化示范煤矿,井下主要巷道使用5G和WIFI通讯,单轨吊和电机车实现无人驾驶、自动运行。

狠抓危化品安全。聚焦“一防三提升”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集中治理整顿,全覆盖开展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专项督导,查处风险隐患950条。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