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时不我待

刘 磊

版次:03  2022年05月24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结网”出自《淮南子·说林训》,比喻空怀壮志,不如实实在在地付诸行动。前不久,单位集体学习时重温这句成语,让我联想到时下的热词“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来的,该词一经提出迅速火遍全国,成为近年来报刊杂志使用最多的词语。“高质量发展”推动合肥、南京、武汉这些被誉为新一线的城市如同走上高速公路一般,迅速实现了经济腾飞。

面对党中央对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和当前防疫防控条件下的经济发展压力,淮南怎么办?这是淮南市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在讨论这些话题的时候,往往会强调城市虹吸现象、资源城市经济结构单一等客观因素;对新兴城市的快速发展也总是羡慕中带有些许嫉妒,但是,当我们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不难发现,其实我们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思想观念落后。习近平总书记几年前就做出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发展阶段”的科学判断,之所以称之为“变”和“新”,是因为事物总是发展的,各种事物之间总是相互联系的。这就告诉我们,不能再用老眼光看新形势,不能再用旧脑瓜思考新问题,不能再用老办法解决新矛盾。而淮南发展到今天,恰恰是没有正确认识自身的“变”和“新”。

2000年之后,国家的经济发展出现了新变化,互联网经济就是在那个时期开始萌芽的,阿里、京东等一大批电商企业也是在那个时期开始起步的。新发展带来了新需求,煤炭价格行市高涨,淮南迎来了煤炭产业的黄金十年,这是让人幸福的十年,但我们却错过了城市转型发展的最好时机。

时间来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隆重召开,改革开放迎来崭新的时代,城市发展再次加速,数字经济、虚拟经济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始发展壮大,打破了相对封闭的城域经济壁垒,这一阶段彻底改变了淮南经济的发展格局。以往受制于交通、物流等因素的线下经济,被虚拟经济以降维打击的方式所击溃,大量资金通过互联网流入了其他发达城市,为新一线城市的发展贡献了力量,而淮南的经济社会发展仿佛踩下了刹车键,长达数年停滞不前。这一阶段,淮南也不是没有努力没有奋斗,但是,因为思想观念落后、发展理念矛盾,造成行政效能不高,淮南经济转型发展没能取得预期成效。以至今日,淮南不少人还在对经济转型发展不胜唏嘘,对新兴发达城市充满向往。

淮南是成语典故之城,我们有优秀的历史文化可以继承,有宝贵的智谋韬略可以利用,就像“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结网”所说,与其摔倒后躺平,不如奋发而崛起,为实现淮南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卧薪尝胆,苦干实干。在今后的发展上,我们应当着重在转变观念上求突破、在统筹协调、整合资源上求突破、在绿色低碳发展上求突破、在打造特色品牌上求突破、在强化社会保障上求突破、在招引人才和使用人才上求突破。大破大立。以破而后立的决心和毅力,开创适合淮南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