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巢引凤搭平台 招商引资促发展

本报记者 李东华

版次:A01  2022年05月23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4月20日,淮南高新区管委会举行云签约仪式,与中国电子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中软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线上签署合作协议,依托双创二期项目,共建软件信息与制造产业园。

“中国电子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中软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在网信领域有着雄厚的技术实力、丰富的发展经验,此次三方合作共建软件信息与制造产业园,是对淮南高新区主导产业链条的有力补充。”市科创中心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十四五”期间,三方将依托软件信息项目和智能制造项目,构建“2+1”园区产业体系发展格局,充分发挥中国电子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内外全部优势产业资源,围绕中国电子PKS服务底座与区域大数据产业建设基础的集聚和应用,带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为高新区软件产业及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力量。

日前,在淮南高新区新型显示产业园的安徽晶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记者看到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企业负责人介绍,公司在手订单40000片,“五一”假期,复工的90名工人放弃休息,加班加点抢抓工期赶订单。

安徽晶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落户新型显示产业园,只是淮南高新区筑巢引凤的一个缩影。要引凤,先筑巢。近年来,在淮南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淮南高新区千方百计优载体,精心打造各类发展平台100多万平方米,切实发挥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的“良田”作用。在工业经济发展方面,着力在新型显示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上下功夫,在建成投用产业园一期18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充分征求企业意见建议,为企业量身打造了47万平方米的淮南高新区新型显示产业园,定向出台新型显示产业扶持政策,为产业链招商企业提供“量身定制”服务,招引企业呈井喷之势。目前,新型显示产业园已签约安徽壹芯科技等新型显示企业近20家,全力打造华东新型显示研发中心集群、生产制造集群、配套服务集群。在科技引领创新创业方面,总投资约9.1亿元,分三期建设了占地面积约125亩、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的双创中心。目前,已有20余家企业签约入驻,解决就业近300人,2021全年实现产值近12亿元,税收近4000万元。总投资约4.5亿元,分二期建设了占地面积约110亩、总建筑面积约19万平方米的淮南市科技企业孵化器项目,其中,项目一期2018年4月建成投用;项目二期建设去年5月开工建设,预计今年10月竣工。淮南市科技企业孵化器2015年获批省级综合型孵化器,今年4月获批国家级大数据专业型科技企业孵化器,标志着淮南市实现了国家级孵化器零的突破,完成了淮南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升格发展。

随着发展的平台载体建设的快速推进,淮南高新区的综合承载力不断提升。2021年,淮南高新区提升创新平台和孵化平台建设能级,园区发展实现了新突破,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8亿元,同比增长11%;工业投资22.9亿元,同比增长113%;技改投资21.2亿元,同比增长17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4亿元,同比增长22.2%;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8.4亿元,同比增长50.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亿元,同比增长24.4%。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关于通报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结果的通知》,2021年度淮南高新区在全国国家高新区中位列第132位,较2020年度提升17个位次,再次刷新排名历史纪录。

“目前,高新区产业园三期项目建设已经启动、云谷大数据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大支撑。”淮南高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同志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