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城市再生水利用量同比增近20%

版次:A02  2022年05月20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华社北京5月19日电 记者19日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了解到,2021年全国城市再生水利用量初步统计为161亿立方米,比2020年提高18.9%。

近年来,我国深入推进国家节水型城市建设。据介绍,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建成130个国家节水型城市,对全国城市节水工作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再生水是指废水或雨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司局负责人介绍,2015年以来,我国在国家层面确定了50个城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在缓解城市内涝的同时,开展雨水收集利用。

针对供水管网建设及管理方面的短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指导各地进一步完善供水管网设施,提高管网压力调控水平,健全激励机制和建设改造、运行维护管理机制,推动建立一批供水管网漏损控制试点城市,提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水平。

5月15日至21日是2022年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主题为“建设节水型城市,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下一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着力构建城市健康水循环体系,推进城市节水工作,使节约用水成为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