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溺水教育保障学生安全

本报记者 贾 静 本报通讯员 潘士清

版次:A01  2022年05月19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不要独自去游泳,不要结伴去游泳,我们时刻都要牢记……”连日来,在潘集区第四小学,每天下午放学之前老师们带领学生唱起学校自编的《防溺水之歌》,促进学生们将防溺水安全知识牢记心间,增强学生避险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通过防溺水安全教育知识的讲解,我学会了怎样做好防溺水的自我保护。今后一定要听老师的教导,做到防溺水‘六不要’,珍惜我们宝贵的生命。”潘集区第四小学五一班学生苏婧菡说。

该校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认真做好组织落实、制度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落实。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重点对留守儿童监护人加强宣传教育,使预防溺水常识人人尽知,确保防溺水教育落实到每一名学生、每一位家长,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构筑了一道坚固防线。

潘集区第四小学负责人表示:“我们学校多举措开展防溺水教育,自编了防溺水安全之歌,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每天都电话和家长沟通学生防溺水的教育,学生制作防溺水手抄报,家长在上面进行签字,做到家长、学校、老师共同管理。”

潘集区各中小学校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防溺水安全主题教育,采取线上线下发放《告家长书》和《致全校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建立健全校内安全教育提醒制度,利用每天放学前1分钟、每周放学前5分钟、节假日前30分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防溺水提醒,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同时密切联系家长,告知家长在校外期间应负的监护责任,做到家校一体,通过小手拉大手,严防出现学生溺水现象,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潘集区民政部门、各中小学校认真摸排辖区内留守儿童、单亲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困境儿童的底数,实行清单化、闭环式管理,逐一落实隐患整改责任。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和学校把青少年儿童防溺水教育向家庭和假期延伸,做到校内校外、学校与家庭、学期与假期无缝衔接、有效对接,完善宣传方案,创新宣传方式,拓展宣传渠道,保持宣传声势,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保护青少年儿童生命安全的良好氛围。区应急管理局牵头,公安、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和乡镇街道,对重点水域部署开展常态化、全覆盖、拉网式排查,摸清河流、塘坝、机井、建筑工地水池、废弃矿坑、采煤深陷区、景区内水体等各地水域的具体情况,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分级建立安全隐患台账,确立清单管理、认领包保责任。

据潘集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联合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专项行动。各乡镇街道、相关单位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谁所有、谁负责”的原则,全面细致排查辖区内河流、塘坝、采煤深陷区等水域的包保和救援设施准备情况,设立安全隔离带、防护栏和警示标识,建立防溺水网格化管理体系,强化对重点及危险水域的安全监管,及时发现险情,迅速消除隐患。建立健全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预防溺水事件工作体系,最大限度减少溺亡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