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个项目得到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区相关部门及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从项目落地到投产仅用了3个月时间。目前,公司每天可供营养配餐20000份。”日前,记者走进位于潘集区的安徽禾品汇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一条条生产线正在有序运转。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计划投入二期工程,扩大生产规模和经营范围,增加企业用工人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今年以来,潘集区积极转变作风,优化发展环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各项工作积极稳妥有序开展,一季度16项考核指标中有6项指标位居全市前三位。其中,地区生产总值71.5亿元,同比增长9.7%,居全市县区第1;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51.1亿元,同比增长15.2%,居全市县区第1。
积极转变作风,凝聚发展合力
在不久前召开的潘集区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上,一股转作风、提效率的清流洋溢在会场。大家在认清形势中坚定了信心,也在对标找差中进一步认清了差距、明确了目标、找准了路径,激发起比学赶超、争先进位创一流的干劲。
在潘集区转作风、优环境、促发展动员大会上,大家普遍认识到:营商环境的好坏,取决于干部作风,必须要把转变作风,当成一件大事、要事、长久事来抓,进行一场彻底的“自我革命”,让全区干部的优良作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心剂”,真正凝聚起强大的发展合力。
为此,潘集区要求广大干部群众要有规矩意识,树立荣誉观念,提升专业能力,实行闭环管理, 对标先发地区,提高政务服务能力,减少企业和个人办事环节、简化办事流程,让效率高起来,让速度提起来。
日前,潘集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税大厅接到某公司会计的电话,公司因业务发展需要,急需办理法人变更,涉及到个人股权转让问题。办税厅工作人员主动提供涉及资料,帮助填写相关内容,告知税收管理员联系方式,成功帮助该企业完成业务办理,实现涉税服务“足不出户事能办、急事要事马上办、咨询解答帮助办”的特色办税方式,为纳税人提供了贴心便捷的服务。
为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政务服务,潘集区以群众需求为己任,在政务服务线下实体大厅暂停服务的情况下,积极推行“网上办、掌上办”等服务方式,引导群众通过安徽政务服务网、“皖事通”APP等渠道办理业务,确保疫情期间政务服务渠道畅通。本轮疫情以来,潘集区政务服务中心共提供咨询1000余人次,受理网上办件1100余件,较好满足了疫情期间企业和群众的办事需求,为助力疫情防控发挥了积极作用。
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效招商
农本集团潘集区涉农产业项目、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项目、淮南市潘集区共享电动单车组装生产投放运营项目、年产40万立方米加气混土板材生产线等8个招商引资项目签约,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40%;安徽豆牛氏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淮南市中小学生营养餐(中央厨房)集中配送等5个招商引资项目开工,总投资规模3.6亿元,均为工业项目,其中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个。
今年一季度,潘集区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经济的“牛鼻子”,积极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高效推动招商引资,全区克服疫情影响,引进亿元以上省外项目资金11.55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5.67%,高于序时进度0.67个百分点。
但潘集区委、区政府也清醒地认识到:干部作风不实,重部署轻落实现象依然存在;营商环境硬件不足、软件跟不上、服务不细致,依然是努力方向;为民办实事敢啃硬骨头的韧劲不足,群众满意度有待提升。
为此,潘集区各级党委政府采取务实的措施,强长板优势、补短板差距,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创新服务模式抓推进,对新签约的重点项目,创新行政审批新举措,大幅度缩短项目开工准备时间。在抓好疫情防控基础上,采取“线上线下”,利用“热线”、微信、视频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推介潘集,形成“引进一个项目、带来一批”的联动效应。同时,对产业项目建设全部落实区级领导、部门领导和具体责任人的“三级包保制”,确保项目引得进、落得实、建得快、见效早。
倾情为企服务,牢记群众期盼
疫情防控期间,潘集区高度重视服务“煤电化气”企业生产,特别是针对招商引资企业给予了重点关注,在了解到中安联合、潘一实业、田集电厂、新鸿药业等企业因实施封闭管控导致民生物资运输补给不便等实际情况后,第一时间成立了由多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建立了“服务招商引资企业保供群”,及时发布农副产品种类、价格及企业需求。
针对不同企业产品需求,该区制定“服务招商引资企业保供产品一览表”,确定22家超市以及北城菜市场作为保供单位,并由专人每日统计超市和菜市场粮油、蔬菜、肉类等储备情况,制定无接触配送流程,为保供物资运输车辆办理通行证43张次,有力保障了企业的日常生活物资。
4月22日,在田集电厂门前,芦集镇戴楼村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景山看着一车3000多斤酥瓜,被工人打包装成一袋袋,一会儿就销售一空,他拉着一道来的芦集镇工作人员的双手,由衷地感谢芦集镇在疫情期间为种植户寻市场找销路,解燃眉之急。
潘集区作为蔬菜输出基地,却因疫情导致群众卖菜成了最急迫的问题。该区统筹安排商促局、农村局主动联系当地群众的蔬菜统一配送给保供单位,通过搭建疫情期间农产品保畅通道,链接农户与企业、联通保供助农供应链,共同助力疫情防控期间的农产品的销售与供给,实现群众收益增加和企业生活保障“双赢”,全力守好群众的“菜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