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节水型城市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本版记者 吴 巍

版次:04  2022年05月18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水是生命之源,是生产之要,是生态之基。5月15日至21日,是第31个“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今年宣传周主题为“建设节水型城市,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我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481.8立方米,不到全省多年人均水资源总量1086立方米的二分之一,低于国际公认的水资源极度紧缺标准人均500立方米,属资源型、工程型、水质型缺水并存地区。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市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紧迫、最直接、主要的资源性约束条件。

一点一滴来之不易。节约用水,应成为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人的自觉行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国家节水行动,2018年我市出台了《淮南市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工作实施方案》(淮办秘〔2018〕7号),提出了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总体目标。自方案实施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已圆满完成相关创建工作,2021年获得“国家节水型城市”命名。

截至目前,我市成功创建安徽省省级节水型企业(单位)66家,省级节水型小区24个。

聚焦政治站位,高位推动抓生态节水

建设国家节水型城市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重要指示精神的关键举措,是持续实施国家节水行动的关键环节。2018年初,我市提出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的目标,全市上下应声而动,制定切实可行举措,开展了内容丰富的创建活动。

市政府成立高规格的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指挥部,由市长担任指挥长,分管副市长任副指挥长,市直相关部门、各区政府(管委会)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城乡建设局,具体负责节水型城市创建的组织、协调和推进落实工作。印发《淮南市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实施方案》,明确创建的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实施步骤,以及各参创单位的职责。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节水创建专题调度推进会,协调推进,形成部门合力。

聚焦制度管水,健全机制促规范用水

我市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组织编制《淮南市城市节约用水专项规划(2019-2030)》和《淮南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15-2030)》,分析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行业用水效率和节水潜力,明确创建具体指标、总体布局和主要任务,制定节水型城市建设和重点节水工程的实施计划,谋划了一批重点节水工程,指明了节水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以规划为引领,以制度为保障。我市先后出台《淮南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淮南市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管理办法》等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淮南市超定额超计划加价累进加价收费管理办法》等节水管理制度,确保节水工作有章可依、有规可循,推动城市节水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为严格落实资金保障,我市还出台《淮南市城市节约用水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建立节水专项财政投入制度,规范节水专项资金管理,提升节水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聚焦科学管理,开源节流提用水质效

在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中,我市坚持把创建工作作为建设“最美淮南”的有力抓手,认真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原则,努力打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加快绿色发展,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强化用水管理,提高用水效能。制定方法细则,对城区使用公共供水的非居民用水单位施行超定额超计划用水管理,对超定额超计划的用水户实施累进加价收费制度。实行规范的节水统计制度,开发淮南市城市节水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用水量前150名的用水大户监控名录,通过远传水表、大口径水表监控等措施,对其用水状况进行监控管理,确保有序用水。

强化地下水监管,保障地下水安全。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监督,完善用水户档案,城市建成区自备水计划用水率达100%。制定城区自备井关闭方案,开展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自备井排查工作,加强地下水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违章取用地下水行为,维护地下水资源管理的正常秩序。

强化节水“三同时”,提升源头管治。加强对城市新、改、扩建项目的节约用水管理,制定节水设施“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办理流程,在房地产开发、市政工程等工程项目上加强节水设施“三同时”管控,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聚焦突出重点,城市节水打造新亮点

为合理利用水资源,我市着力推进旧网改造,将材质强度薄弱、运行年限过长、维修爆管频率较高的水泥管、铸铁供水管道更换为稳定可靠的球墨铸铁管;强化管网监管,组建专业检漏队伍对全市供水管网进行全方位探查,建立5个供水服务站24小时值守,及时处理供水突发情况;通过DMA实时掌握全市供水状况,进行科学调度。系列措施有效降低了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提高了供水效益。

在创建中,我市大力开展节水技术改造及新型节水器具的推广应用,对部分生活用水器具销售市场、城市公共建筑用水器具进行专项检查,全市节水器具使用率、节水器具生产销售率达标率均达到100%。各行业主管部门积极开展用水单位和公共场所用水器具改造,全市100余家机关、企业、单位和小区完成了节水器具改造。

与此同时,我市通过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强水源地保护、实施黑臭水体整治等措施,全力改善城市水环境,新建舜耕山湿地公园、和平广场公园和洞山公园等海绵项目,完成人民路等城市主次干道人行道透水铺装,实施了一水厂、二水厂、三水厂、五水厂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人工隔离围栏防护和一水厂取水口上移工程,水质达标率100%。

聚焦宣传发动,全民节水创浓厚氛围

群众是城市节水最重要的力量。我市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节约用水宣传周”等时间节点,开展节水服务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宣传活动。每年举办“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启动仪式,通过设置宣传展板、宣传牌,发放节水手册、宣传单、宣传用品等方式,以推进水资源循环利用、提高用水效率,让节水减排、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为重点,向城乡居民普及节水器具知识,宣传家庭节水方法技巧,讲解农业灌溉节水途径,营造节水、惜水、亲水的良好氛围。通过新闻媒体对节水创建工作进行报道,在全市营造了良好的节水创建氛围,提高了广大市民参与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的积极性。

同时,我市广泛发动社区居民、企业职工参观水利工程、水环境,开展节约用水、保护水环境宣传活动等,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体现水资源管理“最严格”的要求,努力营造惜水、节水和爱水的良好社会风尚,激发节水行动内生动力。

点滴节水,让城市更美好。珍惜水、爱护水,不只在今天,更在每一天,需要久久为功。

2022年,我市在巩固城市节水建设成效和推进日常节水工作有序开展基础上,将创建第二批12家(计划)节水型企业(单位)小区达标建设,结合老旧小区改造,落实不少于2处雨水收集植草沟建设,让海绵理念融入城市节水具体工作。全市将开展公共供水覆盖范围内的隐含自备井排查及治理,并开展用水器具大排查大治理,进一步消除非节水型器具。同时,将进一步贯彻落实节水减排有关宣传工作,大力开展节约用水主题宣传,更新建设部分节约用水宣传主题展板,建设一处节约用水主题宣传阵地,持续激发市民爱水护水意识,倡导市民积极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携手共建节水型社会,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