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区灵活运用线上和线下手段,为企业和居民提供“零距离”“零时差”政务服务——

“线上+线下”齐发力 政府服务“一站式”

本报记者 朱庆磊

版次:A01  2022年05月09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疫情期间,安庆市潜山市3家企业急需登记迁移至大通区经营,因疫情交通管制,申请人不能到达现场办理迁入登记手续。大通区市场监管局登记窗口工作人员张爱华得知消息后,及时给3家企业发送电子表格,以邮寄方式为3家企业办理了迁入手续,良好的营商环境受到3家企业好评。

疫情防控“不见面”,政务服务“不打烊”。本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大通区强化为民服务理念,灵活运用线上+线下手段,通过点对点办业务、24小时值守等方式,全力打造“一站式”政府服务模式,为企业、居民提供“零距离”“零时差”政务服务。 

据介绍,3月28日,大通区数据资源管理局迅速启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及时暂停区政务服务中心线下窗口服务,第一时间在区政府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和实体大厅门口发布通告,告知大厅暂停期间如何办理业务,并严格做好人员的动态管控、信息报备、物资储备、日常消杀等工作,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线。

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大力倡导线上服务模式。该局加大网上办、掌上办的宣传推广力度,引导企业、群众通过安徽政务服务网、“皖事通”APP等在线平台办理业务。建立绿色渠道畅通机制,对于必办、急办等需现场办理的事项,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开展现场“一对一”直办业务。建立24小时在线服务机制,公布业务电话、工作人员手机号码和网办掌办操作流程,安排8名窗口业务骨干轮流值守,保障服务畅通不降质、不停歇。3月28日以来,共办理线上事项500余件,现场办件和电话咨询9000余次,为群众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企业办事人员“最多跑一次”。

发挥专业优势,赋能疫情防控。该局成立“数字防疫24小时突击队”,充分发挥“安康码”数字防疫功能,加强与区疫防办信息推送,落实“安康码”赋码、申述处理等工作,先后处理“安康码”问题申述8889次,赋红黄码55个,红黄码转绿码2432个。大通区数据资源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全市恢复常态化疫情防控时,4月25日大通区政务服务中心及时恢复了线下业务办理,“线上+线下”齐发力,服务企业、居民更贴心、更周到。

市场主体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大通区市场监管局登记窗口优化“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政务服务模式,及时公布疫情防控期间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操作流程及登记咨询服务电话,做到了疫情防控不放松、企业办理证照不耽搁。据大通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3月28日以来,窗口共办理各类市场主体开办41户,变更注销等其它业务30户,接听各类业务咨询电话171等次,为大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