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歌俚谣时代感

苏登芬

版次:03  2022年05月07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滔滔不息的淮河南下东流,滋润着淮河之沃土肥壤,留下了淮南人民政治、生活、文化中一个时期接一个时期那朴实无华又雅俗共赏,脍炙人口的歌。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要米有米,要面有面,吃的精米细粮,穿的绫罗绸缎。”“淮河弯,淮河长,淮河两岸好地方,五谷杂粮样样有,骡马肥,牛羊壮,鸡鸭成群,油满缸,丰收锣鼓咚咚哐……”,道出了淮河岸边淮南建市以后的颂扬。

而收了大河湾,红绫被子顶上天,淹了大河湾,单被改成裤子穿,则成了解放前或淮南建市前的旧景写照。

在旧社会或近代,淮河边上流行“女大三,抱金砖”的顺口溜,普遍存在着“大女嫁小男”的婚姻旧俗。“十八岁大姐三岁的郎,每天晚上抱上床,深更半夜发呓声,尿湿被子尿湿床,床底下就像养鱼塘,红绣鞋漂到脚踏上。”极尽夸张,诙谐幽默,同时也诉说了“大女”之苦。旧婚俗还有:“亲妈妈呀俺的娘,包办婚姻把俺伤,给俺找个愣头青,从不拿俺当人样,一天挨了三顿打,三天挨了九顿夯,头上疙瘩马 大,白褂子变成血衣裳,一天不给一个馍,稀饭成单不成双,胳膊瘦得像麻秸,前心贴到后心上,一步难挪半块砖,二步还在砖心上,这样的日子怎么过,口含黄连无处讲”。

有史以来,淮河岸边渡口一个连一个,从田家庵至凤台,至正阳关比比皆是。溜道:“河摆渡,摆渡船,尝尽人间苦酸甜;前清时,抗日间,渡船既小又破烂;夏季里,浪涛天,晃晃荡荡像危卵;冬季里,天严寒,大块冰冻撞破船;这些难都不算,船小客少难挣钱;缺饭吃,少衣穿,忍饥受饿好心酸”和“鬼子(日军)来,更心担,生死线上拿头玩;并渡口,毁渡船,摆渡像入鬼门关;架电网,设机关,搜身盘查多刁难;摆共党,渡嫌犯,拴打吊烤皮肉烂;言要差,语要错,装入麻袋坠河淹;撇下老小无依靠,苦海茫茫哪有边;早也盼,晚也盼,盼来解放见青天;船工当家做了主,摆人渡货有安全;如今更是喜讯传,渡口建成轮渡站;国家投资建码头,渡船改成轮机船;车马人货一船渡,号称浦口不虚传;摆渡不再受欺榨,苦酸过去尽是甜”的船工谣,更说出了摆渡人的苦辣和时代的改变。

在那暗无天日的旧社会,阿谀我诈,盗匪横行,吃大户,抢民财的土匪和为家守舍的有钱人家,置枪买弹,搅得地方不得安宁,人们顺口溜出了“从凤台,到高皇,沿淮一溜十八岗;岗岗有匪匪有枪。风高就放火,天黑便劫抢;提起东北乡,县官心里也发慌。”

当红枪会兴起时,大河北的潘集一带又道出“平阿山南一门徐,草寺湖里一门王;手里拿的红缨枪,根根都像锥子样。红枪会,真是棒,不欺软,不掠抢;遇到官匪敢作恶,小褂一脱光脊梁,挺着胸膛往上闯;镇住官府不敢动,杀得土匪叫爹娘”和“红缨枪,红缨枪,枪缨红似火,枪头闪银光,拿起红缨枪,去打小东洋;打东洋,保家乡,拼死拼活干一场,不让鬼子逞疯狂”的顺口溜。

一曲曲歌谣,顺口溜响彻淮水东西,淮南上下,如诗如画又似歌似唱,浑厚朴实的流畅正倾吐泥土的芬芳。

淮南刚解放,翌年市委、市政府成立。歌为“毛主席号召修淮堤,淮南人民心里都欢喜。五四年水势急,大水漫过淮河堤,地里庄稼都淹尽,俺少吃无喝断烧的。政府里发救济,又给面又给米,庵棚建得好好的,又贷款又送炭,下雪天发棉衣。虽然我们遭洪水,生活一点没问题,如不把淮河根治好,怎对起党和毛主席”。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绿了广陌的淮南城乡,大地迎来一片勃勃生机,百业兴旺,淮南儿女更为新时代讴歌欢唱。

“大呼隆不管谈,肥了干部坑社员;穷了地方,荒了田,一天挣不到一角钱。大包干,真简单,直来直去不拐弯;分了地,均了产,各包各的责任田,家家都有摇钱树,户户不缺活便钱。感谢党的政策好,日子一天甜一天,盖新楼,拆茅庵,买高档,讲吃穿,聚宝盆里显身手,科技园里创高产,芝麻开花节节高,小康路上笑开颜。”这是地方农民对“大锅饭”的评价和对改革开放政策的赞颂及再现对金色田野的期望。

清清的淮河水在低唱,民俗的歌谣在流淌,它唱出今天的美满,明天的富足,未来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