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这是一次非比寻常的会议。
5月5日下午,五一假期后上班首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转作风、优环境、促发展动员大会暨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
这是淮南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复工复产复学有序推进的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这是2022年第一季度全市经济“成绩单”已经公布,疫情影响十分严重并将继续影响,第二季度经济社会发展已经竞跑的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一季度怎么看?二季度怎么干?
今年一季度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力以赴优环境,切实为民办实事,全市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加快发展的积极因素正在不断累积。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但区县之间还不平衡。一季度,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居全省第8位,较去年同期前进8位,创2011年以来同期最好水平,16项指标在全省位次前移,我们自己跟自己相比,取得了不小进步,需要充分肯定。
但是也要清醒看到,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我们自身拼搏奋斗的结果,也有省内其他城市受疫情影响的原因,这些数字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完全代表和反映正常的发展水平。对此,我们必须要有十分清醒的认识和客观理解看待。在地区生产总值,在规上工业增加值,在新兴产业发展,在固定资产投资,各区县之间发展不均衡,一些指标下降的原因还是我们招商引资的力度不够大、好项目大项目不够多。信访总量高位运行,维护稳定任务艰巨。全市信访工作的短板和差距比较明显,各区县、园区要坚决扛起信访工作责任,每个月党委都要召开一次信访工作例会,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提高工作水平。营商环境水平不高,亟待补齐短板奋起直追。从工作情况看,差距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涉企服务效率不高。在一季度全省评议中,我市用水用气、办理建筑许可两项指标处于全省末位,信贷、保护中小投资者两项指标全省倒数第二,招投标、办理破产、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也处在全省后列。二是反映问题久拖不决。一季度,安徽创优营商环境为企服务平台中涉及我市的未解决问题比较多,部分责任单位对企业反映的问题敷衍了事,有的长达几个月答复意见都是正在研究。这些问题大多是企业反复反映、市直有关部门反复受理的,就是迟迟解决不了,市直有关部门要认真梳理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抓紧办理解决。三是市场主体满意度较低。
我们既要充分肯定今年一季度取得的业绩和进步,坚定信心、充满自信,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还要清楚地看到差距和不足,毫不懈怠、苦干实干,补齐短板、缩小差距,奋起奋发、奋力追赶。
第二季度的竞跑正在激烈进行,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全市上下、各县区、各部门要坚定信心、抱定决心,互相鼓劲、彼此加油,不放弃、不放松,不懈怠、不松劲,创造更好业绩成绩,跑出更快发展速度,提升经济总量、发展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