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不退场 青春不打烊

本报记者 张昌涛

版次:02  2022年05月05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面对本轮疫情大考,众多90后、95后,甚至00后都奋战在核酸采样、流调排查、转运隔离一线,用坚守和奉献谱写青春答卷。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的日子里,记者走进这个群体,感受抗疫一线的青春力量。

5月2日,家住上东锦城的戎燕早早起床,根据安排,当天上午6时许新村社区将开展第13次核酸采样检测。作为一名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者,她在居住地新村社区报到成为志愿者,加入到核酸采样录入小分队。像往常一样,在亲人“注意安全”的叮嘱声中,她离开家来到社区广场,开始了一天紧张的信息录入工作。

“虽然是放假时间,但大家都准时到达,我们核酸采样马上开始!”由近40名80后、90后和00后组建的青年志愿者团队,做起事情来有条理、不畏难。“一群孩子,像是一群超级战士。”退休老党员李友龙笑着说。

“我截至今天累计录入信息已经有3700多人次了。”在核酸采样现场,说起这句话时,志愿者王成的眼里充满阳光,笑里全是坦荡。他前几天在朋友圈发表了一首诗,“春寒料峭疫情急,迎战新冠人心齐。誓举党旗铸铁阵,待到疫散显威力。”

“明天,我们社区将给志愿者们送去一份惊喜。”5月1日,记者采访时,社区工作人员胡文艳神秘地说。5月2日11时许,惊喜到来了。当核酸采样结束,爱心人士们手捧一束束鲜花来到,“战士们,祝你们青年节快乐!”志愿者们心潮澎湃、喜极而泣。“我们还定制了‘致敬青年志愿者’奖章,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做好常态化防控!”爱心人士们说。

疫魔无情,人间有爱。我市一家医院的医护人员在洞山新村居家隔离,志愿者们没有忘记暖心关怀,手捧鲜花,来到了她的家门口,上门做好核酸采样的同时,也为她送上美好祝愿。

“新村社区包括上东锦城、洞山新村、远宏书香和文化村等7个小区,有居民5000多人,疫情防控中社区党委书记陆茜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志愿者庞振东告诉记者,陆茜是90后,年轻有为、精力充沛,不分周末和工作日,把社区当成家,还巧妙利用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特长进行合理分组,更好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疫情防控刚开始时,由于过度劳累,她每天8时许都会呕吐恶心,为了防止呕吐就不吃早饭。

“听到一句暖心的‘谢谢你!’‘你们辛苦了!’一天的忙累都化为乌有。”志愿者王小妹是锦城幼儿园的老师,她说的这句话,代表了志愿者们共同的心声。采访中,年青人在疫情防控中表现出来的乐观、担当和坚强,也普遍让社区群众刮目相看。

“作为一名青年团员,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我参与其中,深刻体会到了基层工作的艰辛,也深刻感受到战疫的责任、担当与荣光。”对于00后志愿者汪梦雅来说,这场疫情像是让她经历了一场精神洗礼,让她以后无论做什么工作,都会有更坚强、更自信的姿态。爱,会给人力量,也会让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