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人民性

杨道文

版次:04  2022年04月28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形成了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也形成了世界法制史上独树一帜的中华法系,更积淀了深厚的法律文化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历史上的历代法治应用和发展,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创造性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

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又时时刻刻体现出真挚的为民情怀,具有鲜明的人民性;相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言,既是继承又是弘扬,我们要坚持文化自信,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领悟、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第一,要从中华传统文化价值取向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人民性。“治国有常,利民为本。”这句话出自千古奇书《淮南子》,意思是说治理国家有常法,但利于百姓是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引用了这句话。民生问题始终是关系国家大计的根本问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人民更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最大底气。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这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强烈的历史担当和真挚的为民情怀,也充分表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人民至上价值取向和为民初心鲜明底色。

第二,要从中华传统文化治理取向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人民性。“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这句话出自北宋王安石的《周公》一书。意思是,在天下设立好的法令制度,天下就会太平;在一国设立好的法令制度,一国就能安定。这里的“国”指的是周朝时的诸侯国,是“天下”的一部分。简单地讲就是通过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良法为实现善治奠定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也曾引用过这句话。

我们党要在这样一个大国执政,要保证国家统一、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都需要秉持法律这个准绳、用好法治这个方式。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要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充分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证公民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权利得到有效落实,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良法善治,体现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第三、从中华传统文化实践取向中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人民性。“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出自明代张居正的《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下的事情,困难之处不在于制定法令,而在于让法令得到切实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引用过这句话。旨在强调,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制度的笼子建起来了,但牛栏关猫不行,笼子不上锁、钥匙本人拿也不行,关键在于把制度的笼子扎细扎密扎牢,真抓、严管,不留“暗门”、不开“天窗”。依法治国是我国宪法确定的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而能不能做到依法治国,关键在于党能不能坚持依法执政,各级政府能不能依法行政、能不能依法全面履行职能,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完善执法程序,严格执法责任,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做到公平正义,从党中央近年来打虎反腐、扫黑除恶的决心和成效上看,无不彰显着习近平法治思想人民性的鲜明品格。

第四,要从中华传统文化道德取向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人民性。“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出自《尚书·五子之歌》,指只有以百姓为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了,国家就安宁了。我国古代先贤大都具有浓烈的民本情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仓廪实而知礼节”,都是儒家仁者爱人、以民为本的思想映照。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的继承者、传承者和发展者,始终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切为了人民”是法治中国建设的突出标志之一。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总结我国古代法制成败得失,挖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弘扬出礼入刑、隆礼重法的治国策略,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理念,天下无讼、以和为贵的价值追求,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慎刑思想,赋予中华法治文明新的时代内涵,使中华法治文明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全面依法治国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充分凸显了高尚的民本道德情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全局出发,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开启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