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起疫情“防护伞” 暖心救助传递温情

本报记者 朱庆磊

版次:02  2022年04月28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面对本轮新冠肺炎疫情,市救助站迅速行动,累计救助人员30人,热线引导15人次,劝导街面流浪人员155人次,街面救助巡查100余次,送返18人次,为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撑起“防护伞”。

坚持关口前移,筑牢三道安全防线

守好救助第一道防线。市救助站对主动到站寻求救助人员,统一落实佩戴口罩、体温测量、“两码联查”、轨迹排查等防疫措施;对求助人员发热者,尤其伴有乏力、干咳等症状的,立即转运医疗机构诊断救治,同时做好信息上报。询问救助人员来站前的14天期间内,是否有疫区旅居史或与确诊、疑似新冠肺炎感染者接触史,并通过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核实,在《救助登记表》上登记录入。开展健康宣教,发放疫情防控图片、小册子等,教导其怎样正确防控疫情,不传播疫情,保护好自身安全及他人健康。

守好内部管理第二道防线。市救助站对站内受助人员,做好每日健康检测,对滞留人员结合实际情况按照能接尽接的原则安排接种新冠疫苗;对离站人员提前进行两轮核酸检测,其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的方可办理离站手续。

守好人员流动第三道防线。市救助站要求全体职工不聚集、少外出,非必要不离开本市,不前往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日常生活和工作按要求自觉佩戴口罩、亮码、测温,主动配合社区工作人员,开展疫情防控。

实施暖心救助,用心用情温暖特困群众

街面巡查不松懈。疫情发生以来,市救助管理站坚持执行24小时值班,24小时不间断街面巡查救助,重点对市区繁华地段、长途汽车站、高铁站、桥梁涵洞等重点区域进行巡查,发现流浪乞讨人员立即采取措施,提供口罩、食品、衣物等必要的防疫物品和生活物资,并就近安排核酸检测,发现异常状况及时报告辖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妥善处置。

站内关怀不降温。市救助站持续开展心理疏导,向受助人员普及防疫知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对长期受助人员、临时救助安置点的受助人员,定期通过电话或视频方式送上关心关爱,并时常送去衣服食品,书籍或电子书籍器材,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缓解他们的心理紧张情绪,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性化服务。

部门联动增合力。市救助站加强与定点医院协作,为受助人员进行每周2次核酸检测。开通疫苗接种绿色通道,向财政部门争取资金,做好防疫物资采购和储备,采购了救助服装、口罩、消毒液、酒精、红外线体温计等一批防疫用品,为符合条件的87名受助人员接种了疫苗,为他们撑起健康安全的“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