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而不“离” 集中隔离点的温情守护

本报记者 张昌涛 刘银昌 张明星 见习记者 尚家起

版次:03  2022年04月07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隔离不隔爱,温暖一直在,在凤台县集中隔离点,他们用真情守护生命健康,用贴心照顾生活所需,为隔离人员带去希望和曙光。

4月3日,凤台县凤城宾馆隔离点入住一名年仅12岁的小女孩,她的父母也在外地隔离。准备好防疫物资和生活必需品后,隔离“点长”刘志伟发现小女孩神色黯然,询问得知她想与父母保持联系,但没有移动电话。想到小姑娘的孤单和安全,且工作人员必须及时掌握她的身体状况,刘志伟想方设法联系上中国电信凤台分公司。4月4日,该公司负责人为孩子送来一部只具备打电话功能的学生手机。孩子开心地笑了……

凤城宾馆里隔离着一周岁和四周岁的两个孩子,他们的奶粉快要喝完了,父母心急火燎。宾馆隔离点负责人赵亚军得知后,立即出门给他们买,却发现附近超市因防控需要都关门了。他打电话多方联系找朋友帮忙,终于达成所愿。“我去年因为突发疫情事件,也被隔离过一个星期,特别能理解隔离人群的心情!”赵亚军在凤城宾馆隔离点做起了疫情防控志愿者,连续11天坚持在岗没有回家,给隔离人员送手机充电器、买零食等,成了他的工作日常。“宾馆隔离点大厅里的冰箱存放着各种饮品,都是他为工作人员免费提供的。”隔离点工作人员王凯说,这些点点滴滴发自内心的爱,潜移默化地温暖着每一个人。

疫情发生后,凤台县雷克泰酒店也被改造为隔离点。面对隔离人员反映的生活物品紧缺问题,隔离“点长”高勤燕通过各种渠道为大家解决必要需求;面对隔离点内不同人群不同的饮食习惯,她通过建立微信群一一了解大家的诉求,分类统计、多方筹集,尽可能地改善隔离人员的伙食。

高勤燕以行动换真心、以服务换笑脸,快速地纾解了隔离人员的不安情绪。微信群里,大人们称她“高点长”,孩子们亲切地喊着“高奶奶”。大家都说,有“高点长”在,感觉很踏实。高勤燕看在眼里,乐在心头。

雷克泰酒店隔离点临时党支部党员葛斌承担所有隔离人员一日三餐配送工作。每天穿上厚重的防护服为隔离人员送餐,一趟下来汗水早已湿透衣裳。作为一名医生,他积极联系药店,自费购买5000余元防疫药品送给大家使用。他说:“这些天的工作很累很辛苦,但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是要在这样的大战大考中站出来担当作为,这才不负入党的初心。”

“病毒可以被隔离,但温暖和爱不会;安全距离可以有,但人间温暖一直在。我们一起加油!”一位隔离人员在微信群上的留言,让所有人看到了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的决心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