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彩绿”汇聚共克时艰抗疫力量

——我市退役军人积极投身疫情防控

版次:02  2022年04月07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特约记者 柏 松 本报通讯员 柏祖成

退伍不褪色、换装不换心!在全市疫情防控的各条战线上,322支退役军人疫情防控志愿突击队、3115名退役军人奋战一线,他们参与核酸检测、信息登记;他们积极消杀防疫、上门排查;他们耐心义务宣传、服务群众,在防控疫情中彰显着军人本色。

同心构筑“防疫墙”

疫情发生以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坚决贯彻落实省、市委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要求,迅速发动全系统干部职工和广大退役军人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3月25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向广大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发出倡议,号召广大退役军人强化使命担当,积极行动起来,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共克时艰。

根据市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迅速安排部署,组织系统全体党员干部参与一线疫情防控,认真做好“社区吹哨、党员报到”助力全市疫情防控工作,第一时间到居住社区报到,就近开展志愿服务,统筹安排人员力量,推动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党员干部下沉社区,积极争当防疫先锋,实现“应到尽到”。

广泛发动市县乡村四级退役军人服务站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屏障。潘集区芦集镇退役军人工作站站长胡泽芝,孩子今年高三,学校停课,独自在家,每天只能通过电话对孩子进行安慰,她与爱人共同坚守在抗疫一线,和村干部一起开展摸排人员,落实人员居家隔离措施,协助开展核酸检测等工作。

奔赴“疫”线显身手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疫情防控期间,退役军人疫情防控志愿突击队的红旗飘扬在各个疫情防控点上。

“一日当兵、一生军魂,一日当兵、一生为民,疫情就是命令,我们请战!”潘集镇50余名退役军人纷纷响应党委、政府号召,组成“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叫响“我是退役军人,我要冲锋抗疫”的口号。

在凤台县桂集镇,“红耀江淮”志愿者服务队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战役中。志愿者们在全镇各个疫情防控卡口开展询问、登记、体温测量、摸排,协助镇工作人员防守在第一道防线。

潘集区巷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段元虎,曾服役于新疆某部特种部队,退役回村后积极带领村民致富,在这次疫情封村期间,他积极行动,主动作为、勇挑重担,在当好“排查员”的同时,变身“宣传员”、“代购员”、“监督员”等角色,买菜、购药、守卡、宣传,为全村筑起一道“防疫墙”。

戎装已卸,初心不改。全市疫情防控的各条战线都活跃着退役军人的身影,他们用这种方式重回战场,也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守护着人民的生命健康,诠释着“一声到、一生到”的军人情怀与责任。

倾力捐赠助抗疫

他们平凡却心怀大爱,他们普通却勇于担当,只因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退役军人。淮南,突如其来的疫情,牵动着许许多多退役军人的心。

军创企业坤翔集团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苏翔向市红十字会再次捐赠20万元助力疫情防控。“我是一名退役军人,更是一名党员,这是我的责任。”退役军人苏翔在2020年春节期间,捐赠20万元用于疫情防控。时隔两年,同一家企业、同一个人,苏翔再次捐赠20万元,同时,组织公司员工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生动诠释了军人的使命与担当。

凤台县退役军人武进成是一名有着近三十年党龄的退役军人,虽然因故重度残疾,但他一直积极回报社会,近些年来,累计为家乡和全国各地抗洪、救灾、防疫等捐款十几万元,捐赠书包、文具、防疫物资等不计其数。

淮南新时代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荣路军不忘军人本色,自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暂停体验中心运营,连夜紧急抽派精湛护理人员支援凤台,主动捐赠口罩、酒精、消毒液以及各类生活物资共计6万余件。

和苏翔、荣路军、武进成等同志一样,面对疫情,全市广大退役军人不仅积极请战,还踊跃捐款捐物,在疫情防控一线上传递着爱与温暖、信心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