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之差

鞠志杰

版次:03  2022年04月02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近日在校对一部书稿,我们三个小伙伴,一人十万字,而且是互相校,这样更容易挑出错误。那天翻看小伙伴给我送来的清样,不禁哑然失笑,怎么也不相信那是自己写的。但白纸黑字,红笔清清楚楚地勾着呢,证据确凿。我竟然把耙子的“耙”写成了“粑”。这一字之差,还产生了喜剧效果,联系上下文,凡见者无不捧腹。事后我仔细思考,无论是拼音,还是五笔,都不会错成这样啊。但就是错了,令人很无奈。

一位前辈曾谆谆教诲:世上最难摆弄的,就是汉字。对此我感触很深,因为我身边很多摆弄字的人,都中过招,也包括我自己。我一直用五笔打字,五笔的好处是不容易出同音错字,坏处就是一出错就是大笑话。刚用电子信箱往外投稿那时,稿件后面加上一段个人简介,其中有这么一句:已在报刊发表文学作品若干。但是马虎了,五笔中“作品”和“伤口”同码,打完后需要选择一下,结果我没有选择,简介就变成了已在报刊发表文学“伤口”若干。这段简介竟然挂在稿子后面很长一段时间,直到被一位编辑发现。那位编辑来信调侃:“看来你受文学的伤很深啊!”这是什么意思?我百思不得其解。是稿子有问题吗?一遍遍地看,终于看到尾部,发现了文学“伤口”。那个无地自容啊。

一位前辈,已出版了多本著作仍笔耕不辍,令人敬佩。前些天,遇到他的一位同事,谈起他时,那位同事竟然讲了他的一件糗事。说早年他写稿时,“作祟”一词写成了“作崇”,而且读时也读成“作崇”,引起人们哄堂大笑。我听后对前辈的同事说:“瑕不掩瑜,即便是成了名的大作家也难免会写下一个半个的错字,这不足以抹杀他的才华。否则,他也出不了那么多书。”可那位同事却说,他写的那些文章,都没给我留下什么印象。

看来,无论干什么事,千万别出错。取得的成绩人们记不住,但是犯的错误,哪怕只是一丁点,谁都会记得。

文字无小事!绝不能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