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冲突总是免不了的。
不管眼前的这个人,是你的亲人,朋友,或者是爱人;也不管这人与你之间,是心有灵犀,还是泛泛之交,抑或不过是陌生人。既然有接触,总免不了冲突。
冲突,多来源于越线。
当对方越线了,碰触了你的底线,该怎么办?很多人都会告诉你,退一步海阔天空,得站在对方的立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或许,易地而处,便能明白对方的不易。
所谓的易地而处,就理解而言,该是体谅还是原谅?
多数人的选择,都是前者。何谓体谅?压抑自己,迁就对方。哪怕对方违反了大原则,是错的;可是想想对方的难处,于是硬是从错之中,找出对的地方。那么,这样的体谅,是否就能达到目的,皆大欢喜?
答案,往往是否定的。一个人,愿意用压抑自己的方式,去对待另一个人。于是,在对方看来,自己的行为就是被默许的。哪怕有着那么一点点问题,也不值得去正视。于是,对方便会一而再,用同样的方式来处理双方之间的关系。
长此以往,便形成了一种模式,你一味退让,对方一如既往。这么看来,所谓的体谅,其实不过是软弱与纵容的结合体。更多时候,体谅换来的,是更多的体谅。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不是光靠体谅就能维持的。更多时候,一个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靠的不是体谅,而是原谅。
与体谅相比,原谅的差别在何处?结果,同样是接受对方的过失。但过程,却完全不同。原谅,首先是得让对方知道自己的错处,原则与底线不容触碰。一旦有一方越线,另一方绝对无法认同与忍让。于是,便会有对立。这样的对立,便成了冲突。但冲突过后呢?只要对方能意识到自己的越线,并有所收敛,硝烟散去,双方还是能维持以前的状态。
这便是原谅的可贵之处。结果同样是息事宁人,但区别在于体谅是压抑自己,成全对方的不是;而原谅,却是与对方的不是,针锋相对,丝毫不让。最后,体谅换来的是得寸进尺,而原谅则让犯错的一方,看到了自己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