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作风,办实事,优环境,淮南市消防救援支队在行动

以荣誉为动力 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

版次:A04  2022年02月14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1月20日,淮南市委、市政府印发决定,给淮南市消防救援支队记集体二等功,表彰该支队在应急救援行动中的突出表现和在保障地方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中做出的积极贡献。1月27日,淮南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淮南市消防救援支队荣立集体二等功授奖大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孙良鸿,省消防救援总队党委委员、副总队长王建东及市直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授奖大会。

改革转隶三年来,淮南市消防救援队伍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引领下,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主动对标“全灾种、大应急”职责使命,聚焦淮南高质量发展目标定位,坚定深化改革、全面转型升级,应急救援指挥体制机制更加顺畅,消防基层基础更加牢固,专业化职业化水平稳步提升,全市消防救援事业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三年来,淮南消防救援支队全体消防救援人员如沐春风,感恩奋进,迎来了一桩桩喜事盛事。先后获评“全国优秀法制部门”“全国改革转制教育整训先进支队”“全国安全工作先进支队”“全国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全省防汛抗洪先进集体”。该支队25个集体、95名个人荣获部委、省市级以上表彰奖励,培养出“全国消防救援队伍优秀女干部”“安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119消防先进个人”“安徽工匠”“安徽省优秀共青团员”和“江淮十佳消防救援卫士”“淮南好人”“淮南工匠”“淮南市先进工作者”等一大批优秀代表,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淮南消防“火焰蓝”风采。

三年来,淮南消防救援支队全体消防救援人员奋楫扬帆,党政关心,事业发展环境更优。市委书记任泽锋亲切看望慰问消防救援人员;市长张孝成担任消委会主任,在全省率先提升消委会规格;市委副书记汪谦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孙良鸿等市领导多次听取汇报、部署检查。市委市政府和各县区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消防工作,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带队督导调研消防安全,释放了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关注消防、关心消防、关爱消防”的强烈信号。

三年来,淮南消防救援支队全体消防救援人员夯基垒台,破障攻坚,蓄能起势底气更足。科学编制《淮南市“十四五”消防救援事业发展规划》,为队伍转型升级、跨越发展明确了路线图和时间表。省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淮南市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将于2022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全市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更加通畅有序。提请市政府印发《淮南市贯彻落实〈安徽省综合性消防救援装备发展规划(2020-2024年)〉实施方案》(淮府办秘﹝2021﹞1号),全面提升支队消防车辆装备配备水平。推行行业消防标准化管理,启动实施城中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三年行动,1180余个住宅小区落实消防车通道标识化管理,18处重大火灾隐患整改销案,1.7万个电动车充电桩建成投用。

三年来,淮南消防救援支队全体消防救援人员聚焦主业,枕戈待旦,应急突处能力更强。先后建立水域、地震、石化、大型综合体、高层建筑、地下建筑等6类专业队,3年来共接处警1.4万次,出动车辆3.1万辆次,出动警力18万人次,抢救疏散人员3521人次,抢救财产价值5.37亿元。成功处置“2019年2·13”田家庵东安家具街火灾、“2020年3·31”寿县安徽龙发新材料科技公司火灾、“2021年3·9”谢家集燃气爆燃事故以及增援河南郑州、卫辉抗洪抢险等急难险重任务,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刻冲锋在前,扶危解难。

砥砺奋进擘画新蓝图,乘风破浪开启新征程。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淮南市消防救援支队全体消防救援人员将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凝聚磅礴力量、展现更大作为,不断推动消防工作和队伍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服务淮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保驾护航、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