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工商联第十三届执行委员会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张 静 朱庆磊
过去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工商联、市委统战部的全面指导下,市工商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市广大民营经济人士,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和民营经济统战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践行“两个健康”主题,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力淮南高质量发展。
坚持政治建会,
全面强化民营经济人士思想政治教育
学习是行动的先导。五年来,市工商联通过召开主席会长会议、常委会议、执委会议等,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等,引导全市民营企业家坚定政治立场,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市工商联持续开展非公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先后举办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宣讲等6场;组织10名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参加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及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调学调训。先后举办了工商联领导干部培训班、新生代经营管理高级研修班、全市民营企业“百企帮百村”培训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形势与政策教育。举办“优秀民营企业家论坛”,开展“走进企业,走进企业家”宣讲活动、同民营经济代表人士谈心谈话活动等,大力宣传中央和省、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激励民营企业家坚定信心、积极作为。
全面加强商会党建。成立了市工商联所属商会党委,全面加强对所属商会党建工作指导。市工商联召开党建工作推进会,建立健全全市工商联所属商会党建工作机制,全市8个县级工商联都成立了所属商会党委,建立起功能型商会党支部7家。5年来,商会党建工作有声有色,组织民营企业家赴金寨、藕塘、泾县等地开展红色教育;组织观看《1921》等红色影片,充分利用新四军纪念林、寿县小甸集教育基地等,组织党员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注重培育先进典型。市工商联积极组织和推荐优秀民营企业及企业家参加全国工商联、省工商联和市委市政府的各类评先评优活动,1家民营企业荣获全国“万企帮万村”先进民营企业,8名优秀民营企业家获评全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殊荣,3家民营企业被省工商联评为安徽省“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3名民营企业家获评全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坚持团结立会,
充分发挥工商联桥梁纽带和助手作用
市工商联增强服务意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和助手作用,全面融入淮南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抗击疫情、复工复产有行动。2020年,市工商联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发出倡议,动员全市民营企业勇担社会责任,为疫情防控开展爱心义捐行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市333家民营企业累计捐款捐物808.6万元。东方医院集团被全国工商联评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民营企业”,6家民营企业被省工商联评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民营企业”。同时,针对企业复工复产普遍反映的资金问题,与建行淮南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行淮南分行为支持企业累计发放贷款12.45亿元,企业缓解复工复产中的资金困难问题。
投身“双招双引”有建树。市工商联秉持招商是第一要务,充分发挥商会和会员企业的优势作用,持续有效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坚持全员动员开展招商,由主要负责同志带队外出招商50余次,考察外地商会和企业150余家,接待来淮考察客商20余次。注重发挥异地商会作用开展招商,既发挥在淮南异地商会作用,又发挥外地安徽淮南商会作用,同时与兄弟工商联建立友好商会,开展招商活动。举办淮南市招商恳谈会暨安徽省浙江商会四届四次理事会等重大招商活动,与山东省安徽商会等共同举办了项目、产品推介活动,先后引进天津科成、合肥聚智光电等在淮投资工业项目5个,总投资额15亿元。
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力度。市工商联积极响应全国、省工商联号召,大力开展“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组织商会和企业对口帮扶162个贫困村,实现全市162个贫困村对口帮扶全覆盖。举办2次全市民营企业“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交流推进会,18家成绩突出的民营企业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截至2020年底,全市直接参与“百企帮百村”行动的民营企业达到289家,其中,纳入全国“万企帮万村”台账管理的137家民营企业,先后投入资金2478万元,帮扶贫困人口1万余人。市工商联机关选派扶贫工作队,驻寿县正阳关镇花门村开展定点帮扶,创新“1234”发展思路,全村151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同时,积极参与乡村振兴,会同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印发《淮南市关于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的实施方案》。开展光彩淮南“农行杯”第一届淮南乡村振兴优质农特产品网络评选活动,共有43个产品参评。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网络访问量高达352万次,总投票数近130万票,提高了淮南优质农特产品的市场影响力。
坚持服务兴会,
积极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工商联增强服务意识,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市工商联不断健全工商联直通车工作机制,报送工商联直通车18期;与市委统战部共同召开4次民营企业座谈会,及时收集反映民营企业问题。持续开展走访服务活动,实现市级工商联所属商会遍访,全面开展惠企政策宣传。推动市、县区工商联与生态环境部门签订共同推进民营企业绿色发展合作协议,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密切合作。与建行、农行等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仅通过建行就成功对接服务民营企业95家,解决民营企业资金1.77亿元。
加强企业家培训教育。市工商联与市委党校合作,举办了3期专题培训班,组织140余名民营企业家接受系统培训。丰富培训形式和内容,与市税务局等部门开展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等讲座。先后组织200余人次民营企业家参加省工商联举办的“思考与应对中美经贸摩擦”、绿色发展等专题培训。
强化法治环境建设。市工商联与市检察院建立长效联系机制,组织民营企业家参加“检察公开日”活动,在市工商联设立市检察院民营经济法律服务站。开展“送法进企业”宣讲活动,向民营企业宣讲《民法典》《宪法》等,并赠送了法律书籍。有效推进商会人民调解工作,完成了全市总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全覆盖工作。市总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正式运行一年半,共接受法律咨询155人次,受理案件73件、调解成功49件。
积极参政议政。市工商联加强调查研究,围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等主题开展调研,撰写调研报告,有关调研成果被市政协专题常委会采用。依托政协平台参政议政,就优化我市民营企业发展政策环境、弘扬企业家精神等提出提案。在市委、市政府关心支持下,我市自2018年降低了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级税额标准,减轻了民营企业负担。
坚持改革强会,
着力夯实工商联建设基础
工商联所属商会改革有新进展。制定出台了全市工商联所属商会改革方案,先后指导成立淮南市工商联直属商会、淮南市五金机电商会等5家商会。加强与社会组织管理部门合作,推进《民政部全国工商联关于加强乡镇、街道商会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落实,积极推动乡镇街道商会建设,目前全市已登记注册乡镇街道商会24个。潘集区大米商会被省工商联评为安徽省“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集体。
基层商会建设有新突破。召开全市商会工作会议,对商会改革工作进行总结和督察,指导所属商会创建“四好”商会。淮南微商商会首次进入全国“四好”商会行列,实现淮南全国“四好”商会零的突破。
机关自身建设有新提升。市工商联党组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建立健全议事规则和各项学习制度。以市委巡察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全面提升工商联机关工作水平,针对市委巡察反馈问题,制定整改措施51条,建立完善制度7项。加强机关党建工作,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讲重作”专题教育、“讲严立”专题警示教育等活动。狠抓机关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职责,持续完善内控体系建设,严格执行有关廉政规定,致力于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加强机关保密、档案、法治宣传等工作,机关内部管理更加规范。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干部队伍结构得到优化,机关干部的理论素养、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有了新提升。
新征程,新使命,新作为。今后五年,市工商联十四届执委会将聚焦政治引领,进一步深化“两个健康”工作主题;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商会组织服务效能;聚焦建言献策高品质,进一步强化参政议政能力建设;聚焦开放联动高水平,进一步拓展“双招双引”工作领域;聚焦自身建设高水准,进一步推动商会组织强基固本,奋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淮南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