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举措助力农民工维权

版次:02  2022年01月14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讯 潘集区法律援助中心四举措助力农民工维权,2021年以来,共办理农民工维权案件247件,挽回经济损失约220万元。

加大法援服务品牌宣传。积极开展“法援惠民生,助力农民工”品牌活动。利用春节农民工返乡之高峰,组织法律工作人员深入乡村集市、厂矿企业等,通过送法治春联、送法律援助宣传袋等宣传品的方式,向广大群众普及法律知识,不断提高农民工对法律援助的知晓率。

强化相关部门联动机制。加强与劳动监察大队、劳动人事仲裁委员会等部门建立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在劳动监察大队发放法律援助服务指南、工伤待遇等宣传资料,提高农民工解决矛盾对法律援助的首选率;积极与人民调解委员会等部门对接,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促进援调对接,降低农民工维权成本。

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对农民工维权案件、工伤赔偿等法律援助案件,为其开通“绿色通道”,免于经济困难审查,简化审批流程,做到优先接待、优先解答、优先受理、优先指派、优先办理。

加强法援案件质量监督。选择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农民工法援案件,组织“两代表一委员”、村居(社区)两委干部等参与案件旁听,加强农民工法援案件办理过程监督,强化对已办结案件的回访力度,不断提升农民工对法律援助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本报特约记者 柏 松 本报通讯员 陈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