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申君黄歇缘何拥抱长三角

特约撰稿 金 妤

版次:16  2021年12月17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淮南市谢家集区李郢孜镇,两千多年前是楚国都城寿春的郊区,它今天的地名就是源自于楚国都城“郢”。这里有座墓葬,被称为是楚国令尹春申君黄歇之墓。地下埋葬的是不是黄歇,虽然只有开棺才能定论,但史书记载,黄歇的确在寿春被杀,葬在寿春附近也是必然。春申君生前的爱恨情仇不是本文要说的内容,本文想探究的是在秦岭淮河一线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春申君,为何在晚年却要奔向长三角?

当然,那时候没有“长三角”这个名称,长三角的中心区域在两千多年前的楚国,名曰“江东”。

距今2269年(公元前248年)的一天,楚国令尹春申君在楚国都城陈(今河南淮阳),向楚王提出改封地江东的申请,这个举动,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春申君是想拥抱并融入长三角了。那么,春申君为什么要融入长三角呢?换言之,春申君为什么要选江东请封?

肯定有多种原因让春申君选择江东,这些原因包括地理位置、人文环境和经济基础等方面,但我认为最深层的原因是来自心灵的,就是想把封地作为自己心灵的皈依之处。而来自心灵的因素只能是精神文化层面的,是精神的追随。

请封江东,春申君在追随什么?

春申君请封江东,追随的是一个人和他代表的学识和道德风范,这个人叫季子,曾经与孔子相提并论的古代贤者。

季子,我们可能不太熟悉,这是因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孔子的地位太高了,其他贤者都默默无闻了。我们知道春申君,主要是通过司马迁的《史记》等史书;我们要想了解延陵季子,也必须通过《史记》等史书。

史书中的季子(公元前576年—前484年),比孔子大20多岁,姬姓,名札,又称公子札、延陵季子、延州来季子、州来季子,是春秋时吴王寿梦第四个儿子。封于延陵(常州、江阴一带),后又封州来(淮南、寿县一带),终身不接受王位,而躬耕山下。季子不仅品德高尚,才华横溢,更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在那个时代有广泛的影响,成为后来人学习的榜样。

春申君就是把季子当作学习的榜样。

春申君与季子相隔一两百年的时间,把季子当作学习榜样,主要原因是:两人有身份和行为方式的相似之处。

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说:“近世延陵、孟尝、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者亲属,藉于有土卿相之富厚,招天下贤者,显名诸侯,不可谓不贤者矣。”

是司马迁把春申君与季子并列在一起,原因是——他们都是“王者亲属”,都借助身份的高贵和富有,招天下贤者,在各国都有一定的名声,是个贤者。

接下来的问题是:季子是吴王寿梦的儿子,那么,春申君是谁的儿子?司马迁说他们都是“王者亲属”,春申君与楚王究竟是什么关系?

与春申君同时代的另一个名人——韩非子给了我们答案。

在《韩非子·奸劫弑臣》中,写道:“楚庄王之弟春申君”,这里的“楚庄王”,后人结合史书记载的事件和人物,考证并非春秋五霸的楚庄王熊旅,而是楚顷襄王熊横。钱穆先生在《先秦诸子系年考》写道:“余考楚顷襄王又称庄王。”说:“韩非亲与春申同时,其言当可信。”

韩非说春申君是楚顷襄王的弟弟,后人还有许多证据证明这个观点,这里就不赘述。我们因此可以知道春申君的父亲是谁了,就是大名鼎鼎的楚怀王——屈原那个时代的楚王。春申君与王室的关系由此就清楚了——楚怀王的儿子、楚顷襄王的弟弟、楚考烈王的叔叔。

春申君一生都在考烈王身边,考烈王年轻的时候被送到秦国做人质,春申君陪在他身边10年;当楚王之后,春申君作为令尹辅佐他25年;考烈王去世,春申君前去哀悼被杀,两人前后脚离开人世,一生一世的相伴,这两人为什么这么亲密?表面上是君臣关系,实际上是至亲的血缘关系。

正是因为春申君有这样的身份,当他成为楚国令尹时,封地淮北12县,15年后又换封江东。只有王者亲属才能拥有这样的特权。

春申君请封江东,向楚王陈述的理由:自己的封地——淮北12个县域靠近齐国,地处边境,情势紧急,还是把这个地区划为国家管理的郡治理更为方便,所以要献出淮北12个县,请求封到江东去。楚王就同意了。

春申君当年请封江东,现代人在提及此事的时候,都认为春申君此举是为了“开发”江东,殊不知春申君选择江东作为自己封地,初心并非只是为了“开发”江东,而且用“开发”一词显然并不严谨,因为,当时的江东不是荒蛮之地,春申君到江东之后,是用自己的能力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了江东。建设江东的一个初心,是为了告慰一位先贤,春申君从请封江东到迁都寿春,都是在寻访这位先贤的人生足迹。

这位先贤就是季子,这里称呼他州来季子更贴切。州来是季子后来的封地,这块封地就在今天的淮南市。我们来看看州来的历史——

郦道元在《水经注·淮水》里写道:“淮水又北径下蔡县故城东,本州来之城也。吴季札始封延陵,后邑州来,故曰延州来矣。”

通过你郦道元的注释,我们知道州来是季子的封地,州来与下蔡是同一块土地的前后国名。这个地方,在今天的淮南市。

历史上,州来在春秋时是个被楚国和吴国反复争夺的小国,根据史料记载,公元前529年,州来被吴国占领;6年后,楚国又收回州来;仅过了4年,吴国又夺回州来,成为季札的封地。

后来吴国把蔡国的蔡昭侯由河南新蔡迁到州来,改国名为下蔡。州来变成下蔡。到公元前447年,楚惠王灭蔡,下蔡从此以后成为楚国的地盘。

上个世纪以来,考古工作者在淮南境内发掘了至少两座蔡侯墓:一座是在今天的寿县县城西门内;一座是在淮南市谢家集区境内。去年入选安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寿县西圈墓地,据考证也是蔡国墓地。这些考古发现证实,寿县极其周边就是下蔡故土,也就是州来故国;同时考古工作者也证实,楚国寿春城、下蔡国都、州来国都是叠加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州来城、下蔡城和楚国寿春城,在空间上有高度的重合。

春申君的追随轨迹和遗迹

第一步请封江东,到季子的生活和埋葬的地方去,把季子的家乡建设好,以此告慰先贤。

第二步迁都寿春,到季子的封地州来,利用季子当年的基础建设和文化遗存,打造出一个新的楚国都城。

迁都寿春的话题这里不详谈,但是春申君迁都寿春以及寿春的命名,精神文化层面的原因也是追随季子。今天的考古证实,让我们豁然开朗:春申君与季子曾经生活在一个空间里,这个空间就是寿春城,它的前世是州来的城邑,季子的封地。之所以叫寿春,或者也与季子有关。

我们今天着重讲讲春申君的第一步,他是如何在季子的家乡进行建设的。在江东这个空间里,春申君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与季子进行超越时间的交流。

江东作为春申君的封地,从《史记》记载看,只有11年时间。这11年间,他在江东留下不少遗迹,被《越绝书》记载下来。

《越绝书》中记载了季子住的地方,即他的延陵封地。延陵古地属于今天的常州与江阴一带。

《越绝书》说延陵季子的墓就在无锡湖西北部的边上。

《寰宇记》载:“季子墓在晋陵县北70里申浦之西。”季子墓坐落在今天江阴的申港镇。无论是古书中的“申浦”还是今天的“申港”,这样的地名,都让人联想到春申君。事实上,环无锡湖的治理的确是春申君领导江东人民干的一件比较大的工程。

无锡湖是江东当时仅次于太湖的第二大湖泊,在今天的江苏无锡、常州和江阴之间,周围一万五千顷。北宋后渐淤,明代围为田。

对季子陵墓所葬之处的无锡湖周边,春申君花了大力气进行治理。主持修建了环湖的堤岸,又开凿了一条长长的水渠,向东延伸到今天的苏州附近,又在今天的苏州西部开凿了一条水沟,来排泄苏州西郊的积水。

无怪乎今天的人们要把上海等地的古代水利工程都附会到春申君身上,原来是有真实的原型。公元前248年,江东成为春申君的封地后,他便着手治理离吴县比较近的江东第二大湖——无锡湖。因为无锡湖西北是季子的封地和季子所葬之处,所以,把这里治理好,让先贤故里更加美好,是春申君向季子致敬的一种最好的方式。

在无锡的历山,又叫舜山,相传是季子躬耕的地方,春申君就在这里举办活动,进行祭祀。而且,为了方便来历山(舜山),春申君修建了一条龙尾陵道,这条龙尾山道,从今天的苏州一直通到这里。

春申君在江东是以吴国旧都城吴城作为自己封地的主要城市,是今天苏州的一部分。

在当时,春申君在吴城主要进行的是城市基础建设,比如修建了两座大粮仓;修建了一座大市场;修建了城市里各个里巷的大门,其中有著名的楚门,是为了跟随他来到这里的楚人而修建作纪念的;还修建了监狱以及跟随他来江东的门客的坟墓,等等。

《越绝书》还记载了在江东的春申君宫殿,春申君的儿子就常住这里,代春申君管理江东封地。宫殿建造得很雄伟,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吾适楚,观春申君故城,宫室盛矣哉!”

春申君当年请封江东是为了追寻古代贤者季子,今天,淮南寿县拥抱和融入长三角为了追寻春申君。

春申君追随季子,今人追随春申君;最终的结果分别是——楚国的春申君以各种建筑来固化和展示了自己对季子的追随和致敬;近代的人也以各种建筑来固化和展示对春申君的仰慕和追随,甚至不惜在精神文化的层面上,把一座熠熠闪光的国际大都市——申城献给他,这就是精神的力量、文化的感召。

图:寿县通淝门外的春申广场。 本报记者 张 越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