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淮南希望”更是“淮南方向”

——深入实施“五大攻坚行动”系列述评②

版次:01  2021年10月21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记者 张 静

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产业发展不外如是。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作为关键词,“发展”出现160次,“产业”出现85次。可见,发展是硬道理、产业是硬支撑。

近日,市委书记任泽锋在发表的署名文章《深入实施“五大攻坚行动” 让淮南这座老工业城市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中首要强调:“扎实推进产业转型攻坚行动,奋力跑出高质量发展的淮南加速度。”亦可见,推进产业转型发展,就是我们重塑发展优势的“刚需”,就是我们重新绽放城市梦想的“标配”!

大局上谋势,关键处落子。

任务如离弦之箭,飞向靶心是唯一的选择。

(一)审视!非但无损我们进取的锐气,还将催生变革的动力,助推淮南产业转型发展在解决矛盾与问题中奋力前行。正如风靡一时的“俄罗斯方块”游戏,只有移除不断压积的“赘块”,淮南产业才能转型升级,让老工业城市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必先知致弊之因,方可言变法之利。”

很多时候,现实的任务和深入的探索总是问题倒逼出来的。

几多困顿——作为资源型城市,如果说煤电辉煌是淮南引以为傲的一面,那么“一煤独大、产业单一”则是淮南转型发展窘迫焦虑的另一面。据统计,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淮南煤电产业增加值占淮南工业经济总量长期在70%左右。2020年全市煤电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81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仍达69%。导致“煤电一咳嗽,淮南就感冒”。

几多遗憾——作为老工业城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安徽造纸厂、淮南纺织厂等一批企业,在市场上也曾叱咤风云。但客观地讲,由于没有抓住机遇把火烧得更旺,仅仅30年左右,多数已末路,空留下炫目的辉煌,成了淮南人的昔日骄傲和心绪难平的话题。

几多感奋——淮南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产业发展一直存在的“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经济受煤电市场影响较大,稳定性差、抗风险能力弱”等突出问题;不能从思想上彻底破除“惯性思维”,摆脱“路径依赖”;不能“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中寻找机遇、打造亮点、拓展优势”……就难以驱动“高质量号”经济列车。

磕磕碰碰多少年,近些年,淮南“摸着石头过河”,有多少不容易,但我们在时代潮流中,终究是明了当前和今后五年产业发展的新坐标、新定位、新路径——

前不久,召开的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坚决破除资源依赖思维定势,牢牢把握转型发展的主题不动摇,把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作为重要支撑,把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作为主攻方向,全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大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这一要求,道出了底线如何守,新路怎么走。即:淮南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进程中,将把“好钢”更精准地用在调结构、转方式、提质量、增效益、可持续的“刀刃”上,摆脱过度依赖、形成多元支撑,打造淮南未来的顶梁柱、硬实力和话语权。

(二)蓄积!淮南在困顿中踏上产业转型之路,又在接续奋斗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已然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步步压实的关键一程。

炉火生旺的诀窍是:细火缓慢引燃,等木屑和小煤块烧旺起来,再把大木材和大煤块添上。待大火越烧越旺后,就只需加煤块,炉子不但不会灭,而且将越烧越旺。

经过多年来的摸索实践,淮南的产业发展到了添材加煤、把火烧旺的时候。

大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淮南压力不小,但动力也很足。

●先看创新引领

判断一座城市产业的竞争力,要看当下的表现,更要看它定义未来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很大程度就蕴含在创新发展中,体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态势里。

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淮南高新技术工业增加值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同时,抛开枯燥的数据,从企业的层面观察,那些肉眼可见的进步和丰硕成果,也许可以更为直观地感受淮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力。今年前三季度,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户,4户企业获得省级高成长型小微企业称号,3户企业获得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称号。万泰电气、唐兴机械列入工信部第一批重点支持“小巨人”企业名单;陕汽淮南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入选年度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100强。

●再看政策加持

9月28日,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关于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十大新兴产业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新兴产业聚集地的意见〉的实施方案》印发。《方案》明确了我市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即: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绿色食品六大产业。并提出,在着力打造以上产业的同时,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智能家电、数字创意等领域,加快新兴产业布局。

“既上承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又下接淮南产业转型发展的实际,为新兴产业绘制了一张完整的‘施工图’”“它既注重加强‘顶层设计’,又给足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空间,淮南将从中收获诸多转型升级的机会,推动这个老工业城市焕发新的活力”……在拿到重点工作清单后,不少相关单位部门表示目标更明,定力更足。

●后看要素保障

土地空间不足,这个许多城市发展的困境因素恰好是淮南优势所在。

产业发展首先得有土地,丰富的土地资源,能带给产业投资者和城市经营者极大的想象空间和实现梦想的平台。据了解:国家级开发区——淮南经开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目前实际使用10平方公里;国家级高新区——淮南高新区规划工业面积5.64平方公里,目前实际使用面积1.377平方公里。

同时,淮南还拥有4个省级开发区;拥有高等院校6所,数量居全省第4位,拥有国家科研平台8家,数量居全省第5位。

而这样的产业发展环境和态势,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这座老工业城市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构建起现代化产业体系。

(三)起势!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淮南,大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其时已至,其势渐成,其兴可待。

产业转型,淮南必将踏上一个加速发展的全新赛道。一个关于淮南产业新的春天的故事,也将激情书写。

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提升动能,固本向新。

“不拥抱智能化、数字化等于灭亡。”近年来,这样的话语在很多产业广为流传。在数字化的快车道上,淮南传统产业遇到了两个关键问题:其一,数字化提质增效的赋能力量不容置疑,转型刻不容缓;其二,聚焦新发展阶段,产业数字化转型究竟“怎样转”“转向哪”?

对此,市委书记任泽锋指出“推动‘煤电化气’等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坚持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最紧迫任务,强化技术攻关,加快成果转化,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大力推进矿区煤层气勘探及抽采综合利用工程、潘集电厂一期、现代高分子材料等项目建设,全力打通煤电化气产业链路径,做强存量、扩大增量,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招引项目,聚链成群。

对于“集聚”的力量,《城市的胜利》这本书中是这样描述的:“不论一座城市的起源是多么普通,城市的集聚都有可能产生神奇的效果。”这句话放在产业培育、招商引资同样合适。

产业集聚发展无非两种途径:除了要培育,就靠招商。

我们要以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促进合淮一体化为主攻方向,抢抓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政策机遇,聚焦我市确定的六大重点发展新兴产业,进一步研究编制招商目录,制定重点招商计划,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加大“双招双引”力度,推动产业链招商、突出园区招商、强化以商招商,在招大引强的同时大力引进和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引导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今年4月,我市出台了《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方案2021版》,并提炼出88条改革提升举措,包括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报建、获得电力等20个方面的内容,突出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新版方案,与此前更多是“跟随”与“补缺”相比,这次提出的口号是“率先”。

水深鱼知聚,林茂鸟有归——

园区升级,平台赋能。

园区是经济建设重头戏和工业发展主战场。我市虽然有1个国家级开发区、1个国家级高新区、4个省级园区,但在今天,我们隐隐约约可以感受到,这些园区在具备“大平台”价值之外,似乎没有在市场经济的“营运”中被充分放大,起码它所产生的“效益”还不尽如人意。比如,总体体量不大,亩均税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19年,亩均税收3.1万元/亩,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29.5%。

我们要把“以亩产论英雄”的导向鲜明树起来,探索建立高效运行管理模式。推广“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该减负的减负该赋能的赋能,最大限度让园区回归招商引资、产业集聚、综合服务等主责主业;我们将“吃干榨尽”国家支持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发展的24条政策措施,大力开展宣传推介和要素对接,采取园中园委托管理、投资合作等模式,深化与沪苏浙园区共建,促进跨区域产业转移;我们要高标准落实《淮南—合肥共建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合作区框架协议》,努力把新桥片区打造成淮南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瞄准方向、保持定力,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之路,就是淮南这座老工业城市焕发新活力,重现新荣光的新路!

面对下一个5年甚至更长时间,淮南都要果断主动出击,抢占任何可能的新风口。如此,也许多年之后,人们不会像几年前那样谈论淮南发展错失某次机遇,而是兴奋于感叹这座城市抓住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