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风雨采菱归

程广海

版次:03  2021年08月23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每年的入秋时节,我总会想起故乡的菱角。

我的家乡就在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边,烟波浩淼的微山湖是个日出斗金的地方,盛产近百种湖产品,菱角就是其中的一种。在故乡的秋季,姑娘们、小媳妇头戴斗笠,划着自家的小船穿梭在宽阔的菱棵间,她们鲜艳的上衣被微风吹起,捞起菱角的喜悦笑脸,曾给我儿时留下了最美好的记忆。

菱角生长在湖泊里,有野菱、家菱之分,均在三月开始生长,先是细小的枝蔓露出水面,后蔓延展开。叶子浮在水上扁而有尖,很是光滑,叶下有茎,延伸至根部。五六月开小白花,花在夜里开放,白天合上,随月亮的圆缺而转移。它的果实有好几种:没有角、两角、三角、四角,角的顶端带有一个尖尖的细刺。果实在每年8月份左右成熟,菱角藤长绿色的叶子,叶子厚实,形状为菱形,故果实称菱角儿。菱角的茎为绿色或紫红色,开鲜艳的黄色小花。菱角的茎可以吃,清炒为最好。

菱角是一年生草本水生植物,又称“水中落花生”。菱角还有其他的别名,《本草纲目》中称“水栗、沙角。”因新菱角刚上市时,含水量大,可当鲜果吃。再过半个月后,老菱上市,菱肉中的水分就转化为淀粉了,大多煮了吃。关于菱角的吃法,古人记载很多。袁枚在《随园食单·新栗新菱》中记载:“新出只栗,烂煮之,有松子仁香,新菱依然。”他的说法是在菱角嫩时就煮吃。《红楼梦》第三十七回有一节说:“袭人听说,便端过来两个盒子,先揭开一个,里面装的是红菱、鸡头两样鲜果……”这是说菱角可以当做鲜果来吃的。在第三十九回又写道:“这个盒子里,方才舅太太那里送来的菱粉糕和鸡油卷儿,给奶奶姑娘们吃的。”这里说的菱角做成了糕点来吃。

菱角的吃法,有水煮菱角、菱角丸子米粉、菱角猪骨汤、香菇焖菱角等。其中的猪肉烧菱角是我的最爱。菱角与五花肉配料在一起,我认为是最佳拍档,是一道中秋的时令菜。刚采摘下来的菱角肉厚而味甘香,与五花肉一起搭配能排除肉的油腻感。它的做法和栗子红烧肉以及土豆红烧肉差不多,都是先烧肉,即生姜葱和干辣椒下油锅炒香后放五花肉翻炒出油,加入料酒、酱油、糖给五花肉上色,然后加水炖,30分钟后放菱角一起大火烧,小火收汁起装盘。

菱角不仅是一道美食,还是历代文人墨客咏菱的好题材。关于菱角的佳篇妙句,实在是难以胜数。仅以《采菱曲》为题的诗篇,就有鲍照、王融、梁武帝等。陆游的《夜归诗》:“今年寒到江乡早,未及中秋见雁飞。八十老翁顽似铁,三更风雨采菱归。”说的是陆翁在八十高龄亲自划船采菱角,而且是半夜才归的情景。可见他采菱的兴致非常高。即便采不到菱角,单是享受清风徐来,湖光山色的美景,也足以养心怡神了。

菱角是一种一年生水草植物,对水质和水温要求不高,只要有池塘湖泊,菱角就可以生长。菱在春夏之际开白色小花,就是菱花,不久,菱花落入水底,长成菱角。白居易在《看采菱》一诗说:“菱池如境净无波,白点花稀青角多。时唱一声新水调,谩人道是采菱歌。”是说菱花依稀的时候,也就到了采菱的季节了。我小时候到湖里采菱,都是把捞出的菱角拿回家后交给母亲,那是很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呢。因为家里穷,母亲不舍得放油盐,所以就直接用清水煮了,拿它当主食吃。即便是这样,对我们渔家穷孩子来说,那也是不可多得的美食,那种甜甜的、面面的口感永远也忘不掉。后来,随着生活的好转,吃菱角的方法多了些,就拿大茴、花椒、大葱段和菱角放在一起煮,使其更加入味。

离开故乡很多年了,真想有时间再回到故乡那宽阔的湖面上,摇一叶扁舟,回味一下儿时采菱的乐趣,品尝菱角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