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4日 第B03版:要闻
  • 围绕“六个一”建好链长制 加快新兴产业发展

  • “微协商”也有“大作为”

    一、党的领导是根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建设委员工作室的根本原则,委员工作室成立、开展活动需报政协批准或备案,确保政治方向正确,确保履职活动到位不越位、守规不逾矩。二、务实笃行是前提。要把组织委员学习、推进基层协商、广泛凝聚共识、反映社情民意、开展为民服务等任务切实完成好。要注重实效,创新思路,开展灵活的活动方式,注重活动质量,不能片面追求活动次数而使活动泛化。三、委员能力是关键。委员工作室是政协委员发挥主体作用、要密切联系群众、传递社情民意、开展协商议事、积极资政建言的新型平台和履职渠道。领衔承办和加入工作室的委员,需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履职热情,具备一定的人民政协理论知识,要有较强的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及合作共事能力。

  • 抢抓闵淮合作机遇 助推淮南高质量发展

    一、密切多层次的人员往来。交流产生火花,沟通点亮智慧。很多合作发展的机会是在交流碰撞中发现,要开展两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合作,找准合作的切入点,开创互利共赢的新局面。二、充分打好“乡情牌”。建立在沪淮南籍企业家信息库,定期走访在沪淮南籍企业家。鼓励他们回家乡投资。三、突出承接产业转移这个重点,进一步谋深谋实高新区与莘庄工业园合作,共建淮南·闵行科创产业园,学习借鉴外地的“飞地”模式。四、积极引进闵行区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强化教育、医疗等方面合作,鼓励名校挂牌联合办学。五、等高对接,优化营商环境。学习“放管服”改革的“闵行样本”,发挥项目审批审查中心的统筹牵头作用,建立健全重大项目保障推进机制,规范审批中介服务,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营商环境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 统筹生态修复促进 山石资源合理利用

    一、严打非法开采。以建管部门为主导,建立我市建筑领域砂石材料可追溯登记制度体系,杜绝非法采石流入市场。二、合法有序利用。建议将交通运输条件较为便利的大通区九龙岗镇东骑山设立为山石资源集中开采区。制定全程监管制度,对八公山、舜耕山、上窑山等自然保护地内废弃采石矿坑进行招标治理。三、分类组织修复。积极利用国家关于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政策,分类制定修复方案。综合开发,带动“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等多种业态共同发展,使修复后的矿山成为淮南全面绿色转型发展的新亮点。四、明确保护责任。将山体保护列为已经实施的“环长制”监督内容。明确山体保护工作责任人及其职责,建立山体保护分级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山体保护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 加大民营企业上市 培育力度助推经济发展

    一、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民营企业的上市,其自身努力固然重要,但政府部门的作用举足轻重。建议学习先进地市经验,转变观念,统一认识,将民营企业上市工作列入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重大议事日程,进一步完善组织机构,明确职能部门责任,确保人员到位、经费到位、服务到位。二、开辟“绿色通道”,支持民企上市。完善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在资源配置、土地供应、重点项目推介和政策性资金投向上,对重点培育的拟上市企业,进行适当倾斜和扶持。注重政策执行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三、强化服务工作,筑牢培育平台。精准施策,加强交流。落实市领导对拟上市企业一对一的帮扶机制,建立解决企业核心问题的快速通道。大力培育后备资源。重点培育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商业模式新、自主创新能力强的民营企业进入拟上市企业后备库。

  • 抢抓“双碳”机遇 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

    一、着力破解站址资源用地瓶颈。结合淮南市采煤沉陷区水面确无耕种价值的实际,对拟作为站址用地的采煤沉陷区,土地性质为基本农田的,由省里统筹据实进行调整。二、切实解决电力接入与消纳问题。在采煤沉陷区拟建光伏基地附近布点建设升压站(500KV潘集变等),抓紧纳入国家电网规划和建设计划,进一步提升新能源电力接入能力。三、大力发展新能源制造产业。及早布局谋划,抢抓市场机遇,变“坐等招商”为“主动出击”,聚焦头部企业,实施“以资源换产业”战略,做强产业厚度和广度,形成产业集群积聚。四、前瞻性布局储能、氢能产业。我市应发挥光伏应用产业积聚的优势,积极布局储能、氢能等制造产业,既能更好的发挥光伏应用产业的作用,又能培育煤电接续替代产业。

  • 推进三级矛调中心建设 打造“一站式”解纷平台

    一、平台建设再完善。在做强县级的基础上,切实提高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的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水平建设,把乡村两级矛调中心建设成为主战场、主阵地。二、资源力量再整合。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诉讼服务中心、行政争议调解中心等线下线上工作平台入驻中心,全面实现“接待群众来访、调解矛盾纠纷、提供法律服务、开展平安创建的功能。三、运行机制再优化。按照“分工明确、协同作战、管理有序”的要求,进一步落实进驻部门的职责和排查研判、接待受理、登记流转、调处化解、跟踪督办等“五大”工作流程。四、基层基础再夯实。充分发挥网格员在矛盾预防调处化解体系中的源头预防作用,努力实现“小事不出网格”。五、科技支撑再加强。依托现有综治信息化平台系统和正在推进的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加强矛调中心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做好数据录入、整合,推进社会矛盾纠纷“一网通调”。

  •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利用

    一、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大调查力度,丰富我市非遗目录。将我市最有价值最有影响,既有淮南特色,又有全国影响的非遗项目打造成地方名片。二、设立非遗保护与传承专项资金。市级财政建立淮南市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制定《淮南市非遗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逐步改善非遗传承人工作、生活条件。三、建设我市非遗项目展示馆。建议将寿县博物馆改建为我市非遗展示馆,在文旅融合发展中展现优秀传统文化。四、积极促进非遗项目与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大文化旅游的理念,制定文旅融合发展规划,将非遗与旅游景区、与研学游等融合,探索建立“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文化旅游融合示范街区,提升旅游景区文化内涵,促进非遗项目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推广“非遗动漫”、“非遗美食”等,加速非遗项目与大数据、新媒体深度融合,激发非遗传承人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创造力。

  • 持续深化文明城市创建 共建美好淮南

    一是突出党建引领,夯实社区基础。要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堡垒作用,用好“社区吹哨,党员报到”机制,把社区党员凝聚起来。二是注重学用结合,创新工作方式。要充分吸收先进经验,加快推进环卫保洁市场化。三是完善协调机制,强化推进力度。发挥城市管理委员会作用,定期梳理和协调各种市政建设事项,避免出现“今天修、明天挖”的反复施工。四是建全考核机制,保障工作成效。进一步强化监督机制,市创城办、市委督查考核办、市纪委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共同督查、联合督查,推动创建工作各项责任全面落实。五是加大资金投入,补齐短板弱项。坚持以规划为统领,从源头上强化创建工作。六是广泛宣传发动,浓厚创建氛围。利用各类宣传载体广泛开展文明创建宣传,推动形成人人知晓创建、人人支持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

  • 发展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 助力乡村振兴“走出去”

    一、加强城乡交通联系与衔接。将现有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客运站建设更新等资金,进行统一管理。扩大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广度,对现有农村客运班线进行公交化改造。推进乡村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功能结合,在城乡结合部和基建较好的农村区域,尽快对其道路按城市道路标准实施提档升级。二、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制定出台我市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配套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城乡客运领域。充分做大做强交投平台,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三、健全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打通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服务网络节点。加大乡镇运输服务站建设,拓展农村客运站、邮政、快递网点等物流服务功能。鼓励推广镇村公交车辆使用具有独立仓储空间且符合邮政安全相关标准的车辆代送邮件快件。

  • 提升四种能力 写好委员作业

    一、增强政治把握能力,必须“站位高”。人民政协是政治组织,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一名政协委员,首先要懂政协,知道政协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二、增强调查研究能力,必须“说得对”。要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群众最为关切的问题,找准选题、摸清实情、查找原因、提出对策。三、增强合作共事能力,必须“商得好”。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汇聚起共襄伟业的磅礴力量。要善于平等协商。强化协商意识、树立协商思维,努力营造和谐共处、平等交流的协商环境。要善于分工协作,要善于尊重包容。在履职过程中,要求同存异,化异为同,寻求最大公约数。四、增强联系群众能力,必须“联得通”。政协委员要坚持重心下移、工作下沉,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架好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 以农田林网建设 为抓手助推创森工作

    一、明确建设目标。建议加快制定实施全市高质量农田林网建设“618”三年提升行动计划,构建生态型、林网化的高标准农田林网布局。二、合理选择树种。农田林网要使用适合我市的优良树种,同时应注重乔灌搭配,建设成复合模式,增加防护效果。三、细化保护措施。落实护林员,明确职责、待遇,落实考核、奖惩。建立健全责权利统一的管护机制,对国有、集体和个人林带,区分不同情况,明确管护范围,落实管护责任。积极探索农田林网生态补偿机制。依法打击乱砍滥伐行为和因焚烧秸秆造成林网破坏的行为。加大林业有害生物、森林火灾防控力度,巩固农田林网建设成果。四、保障建设资金。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投入、群众参与的农田林网建设多元化投资机制。

  •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一、加强能力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政府应及时动态调整中心编制数,着力解决公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才不足和引进人才难的问题。建立引进人才绿色通道。二、强化保障措施,完善服务体系。政府应科学合理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严格按照相关建设标准,以自建扩建、调拨租赁、场地置换等多种方式,积极灵活的解决业务用房的迫切需求。三、强化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技能。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支持基层在岗医生通过参加符合执业准入政策的高等教育,提升学历层次,符合条件后参加相应执业医师考试合格者,所在单位可给予适当学费补贴。四、严格行业监管,健全管理机制。政府相关部门应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准入、设备配置、服务规范进行严格监管,指导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规章制度和社区卫生服务考核评价制度,对不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工作人员,要及时调整、退出。

  • 推进职业教育 助力淮南高质量发展

    一、优化布局,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加大中职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步伐,将我市行业管理的中职学校并入职教中心,统一归口教育部门统筹管理。二、强化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统筹协调职业教育经费管理,全面落实我市中职学费全免政策。积极探索建立职业教育多元经费投入机制,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支持优质、特色职业院校建设。三、加大政策支持,提高教学质量。加快中职教育分类达标示范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制定出台适合职业院校人才引进的政策,做好现有人才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四、发挥职教集团作用,强化校企合作。充分发挥职教集团引领作用,推动我市普通中职学校积极开展“3+2”联合办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五、加强中高职衔接,推动产教融合。强化中职招生市级统筹,推动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建立有关职能部门、中职学校和县区服务、支持职业教育的质量评价体系。

  • 打造淮河岸线亮丽明珠 绘就城市新画卷

    一、大手笔建设淮河城市圈堤。积极争取省级层面加大对城中村、棚户区改造支持力度,在棚改债、专项债等方面予以倾斜。二、提升十涧湖湿地保护区品质。谋划淮河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项目等一批沿淮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争取纳入国家、省重大项目库和上级财政资金支持。三、建设石姚湾共享农庄(场)。积极争取适度调整湾内土地性质,制定石姚湾土地利用整体规划,推动东岛、西岛、姚北沙场的生态修复。通过水利整修、道路提升、景观改造,使之路相通、渠相连、景相接,将石姚湾打造成主城区的大菜园、大花园、大公园。四、打造淮河小岛生态公园。将小岛区域建设成为淮河外滩湿地公园,与一堤之隔的龙湖公园一起成为淮河岸线最美丽节点。五、推动下陶湾农旅产业融合。发挥“地在城郊”的优势,科学编制下陶湾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规划。加快推进蔬菜基地道路和沟渠等农业基础设施优化建设。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抓实推进“双减”工作

    一、加大教育财政投入。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实施全域优质教育发展战略,办好家门口的每所学校,缩小城乡、区域、学校间教育差距,让优质教育资源平权化。二、提高综合治理能力。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强统筹,各部门多管齐下、齐抓共管,才能形成有效的双减合力。三、保障课后服务条件。加大对课后服务工作的资源、资金、人员队伍等的保障力度,对课后服务经费予以适当财政补贴。统筹核定编制,配足配齐教师,优先保障教育发展需要。四、注重家庭教育引导。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宣传,积极发挥家庭教育主导作用,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形成减负合力。五、探索引入校外优质教育资源。把多年来校外教育机构形成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政府出资、学校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入学校公共教育体系。

  • 聚力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少数民族乡村振兴

    一、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继续落实民族聚居地区差别化政策,建立市级民族发展资金增长机制,建立县区级民族发展资金。二、加快推进村庄布点规划。积极推进民族乡“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对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尽快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三、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工作,打通“断头路”“瓶颈路”,开展城乡交通一体化示范创建工作。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统筹农村改厕和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五、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大民族中小学基础设施投入,改善民族乡村学校教学条件和住宿条件。六、对李冲回族乡给予更多的关心帮扶。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保障群众饮水问题彻底解决。重视李冲回族乡宰杀牲畜污水处理分流净化工作,消除二次污染隐患。

  • 实施“机械强农”助推乡村振兴

    一、加强农业机械化工作保障力度。加大农机项目资金投入,以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创建为载体,在各县区建设粮食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二、完善农业机械相关产业。依托凤台县作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的基础,招引农机生产企业在凤台县落户;出台优惠政策,支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机领域,参与农机装备研发制造、生产托管服务等。三、优化农业机械装备结构。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农机更新报废政策,提升植保、收获、烘干、畜牧、水产、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等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四、健全农业机械服务体系。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深入开展送教育、送技术下乡活动,重点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等相关人员开展“宜机化”栽培技术、农机操作、机具保养、维修技能等培训,提升农机作业水平和效率。

  •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一、理顺体制机制,实现规范化运转。健全街道、社区工作机制,避免基层服务供需脱节,明晰职能职责,强化规范化运转,实现“三事”分流。二、健全基层协商,推动共治化建设。用好统一战线这个法宝,多维度搭建议事沟通平台,为群众搭建多元参与协商平台,鼓励引导群众通过多种方式发表意见建议。三、加大财政投入,助力共享化发展。加强对基层治理经费的统筹,在预算中实行差异化,落实社区服务事项准入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等要求。四、培育社会组织,开展常态化服务。重点扶持具有示范导向作用的公益服务组织、慈善互助组织及社区服务组织。进一步推进“三社联动”等社区治理项目。加快建立不同类型、服务不同需求的志愿者队伍。五、加强经验总结,实现示范化带动。总结好、提炼好、宣传好我市基层治理中的亮点和优秀工作法,推动形成我市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 强化综合施策 完善河湖长制

    一、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基层基础工作。强化基层河长办建设,切实解决县区、乡镇人员力量薄弱、专业人员短缺、技术设备无经费购置等问题。二、强化综合施策,健全考核体系。建立河湖长的考核制度,将巡河巡湖、问题上报、整改成效等履职打分情况作为年度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强化督查考核工作。借助第三方和科技手段,及时掌握整改动态,加大对提示单、交办单反应问题的跟踪督办。三、发挥牵头作用,完善跨界联防联控机制。在上下游入境点建立24小时水质在线监测系统,认定水质变动责任主体,突破区域壁垒,统筹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形成跨区域联动。四、大力开展宣传,树立爱护河湖理念。通过多媒体形式开展多元化宣传,宣传爱护河湖理念。根据人事变动及时更新河湖长公示牌,避免工作衔接断档,方便群众知晓监督。

 
 
  • 01

  • 02

  • 04

  • A01

  • A02

  • A03

  • A04

  • B01

  • B02

  • B03

  • B04